轩逸(四)(136)(第2页)
挂断电话,王兰心乱如麻。她不确定张维的话有几分可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体制内,人际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谁都逃不开。
周六早晨,王兰正在收拾培训要带的行李,小雨突然发起高烧。孩子小脸通红,蜷缩在床上哼哼唧唧。王兰一量体温,39.8度,顿时慌了神。
"去医院!"父亲当机立断。
王兰抱起女儿就往车库跑。母亲追出来:"等等,我跟你一起去!"
"不用!"王兰头也不回,"我自己能行!"
这是她第一次独自带女儿看急诊。小雨软绵绵地趴在她肩上,呼吸滚烫。王兰一手抱孩子,一手扶着方向盘,手心全是汗。后视镜里,她看到母亲站在单元门口,满脸担忧。
急诊医生诊断是疱疹性咽峡炎,需要输液治疗。护士扎针时,小雨哭得撕心裂肺,王兰紧紧抱住女儿,自己的眼泪也掉了下来。
"妈妈在呢,不哭不哭..."她轻声哄着,声音却比孩子还抖。
输液室里,小雨终于睡着了。王兰看着女儿苍白的小脸,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独。手机里有三个未接来电,都是母亲打的。她犹豫了一下,回拨过去。
"兰兰,小雨怎么样了?"母亲的声音充满焦急。
"在输液,好多了。"王兰轻声回答。
"你说你,非要逞强..."母亲又开始唠叨,"一个人带孩子多难,以后..."
"妈,"王兰打断她,"我能行的。离婚后这些都是常态,早点适应也好。"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母亲只说了一句:"需要什么打电话,我让你爸送过去。"
挂掉电话,王兰靠在冰冷的椅背上,看着输液瓶里的液体一滴一滴落下。她突然明白,母亲反对离婚不只是因为观念保守,更是心疼她将要面对的艰辛。但这种心疼,恰恰剥夺了她成长的机会。
周日中午,小雨的烧退了。王兰开车带女儿回家,路上接到周律师电话。
"有个新发现,"周律师的声音透着兴奋,"鑫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陈凯的表姐夫!他们很可能通过虚构咨询项目套取公司资金,再通过陈强洗白。金额不小,涉嫌违法犯罪!"
王兰的手一抖,车子差点偏离车道:"确定吗?"
"八九不离十。"周律师压低声音,"我已经联系了在检察院的朋友,他们很感兴趣。这事一旦坐实,陈凯在财产分割上就完全被动了,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王兰的心砰砰直跳。她从未想过陈凯会涉及违法勾当,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离婚纠纷的范畴。
"我需要怎么做?"她问。
"暂时按兵不动,"周律师建议,"先参加你的培训,这些证据我会继续收集整理。记住,对谁都不要提,包括你父母。"
挂断电话,王兰从后视镜看了眼熟睡的小雨。孩子的小脸还有些苍白,但呼吸已经平稳。她突然感到一阵后怕——如果陈凯真的涉案,将来判刑的话,对女儿会有什么影响?
回到家,父母早已准备好午饭。饭桌上,母亲罕见地没有提陈凯,只是不停地给小雨夹菜。父亲则关心地问起培训班的事。
"一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父亲给她盛了碗汤,"好好表现,别惦记家里。"
王兰点点头,突然发现母亲的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她心里一软,夹了块排骨放到母亲碗里:"妈,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母亲愣了一下,眼圈又红了:"兰兰啊...那些银行流水,我仔细看了..."她的声音哽咽,"妈错了,不该逼你..."
王兰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这一刻,她突然理解了母亲的矛盾——不是不疼她,只是害怕她走一条更难的路。
周一早晨,王兰拖着行李箱来到市委党校报到。校园绿树成荫,古朴的教学楼透着庄严肃穆。报到处排着长队,她站在队尾,打量着未来的同学们——大多三十出头,个个精神抖擞,一看就是各单位精心挑选的骨干。
"王兰同志?"一个温润的男声在身后响起。
王兰转身,看见一个身材修长的男人。他穿着简洁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裤,约莫三十五岁上下,眉眼清俊,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我是张维。"他伸出手,"欢迎你来参加培训。"
王兰礼貌地握了握他的手:"张科长好。"
"别这么正式,"张维笑道,"培训班里大家都是同学。对了..."他压低声音,"关于上次电话里说的,我和陈凯真的不熟,就是校友关系。名额确实是看你工作表现决定的,别有什么负担。"
王兰将信将疑地点点头。张维的眼神很真诚,但体制内的人最擅长的就是表面功夫,谁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谢谢关心。"她客套地回答。
办理完入住手续,王兰被分到一间双人宿舍。室友叫林媛,是区财政局的业务骨干,活泼健谈。刚放下行李,林媛就神秘兮兮地凑过来:"你知道谁是我们班主任吗?"
"不是组织部的人吗?"王兰整理着床铺。
"张维啊!"林媛兴奋地说,"组织部最年轻的科长,据说马上要提副处了。关键是人帅单身,是咱们系统里有名的黄金王老五!"
王兰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这么巧?她想起那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心里升起一丝警惕。
下午的开班式上,张维作为班主任做了简短发言。他站在讲台上,衬衫袖口挽到手肘,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讲话简洁有力,没有一句废话,和那些喜欢打官腔的领导截然不同。
"未来一个月,希望大家忘记各自单位的身份,纯粹以学生的姿态投入学习。"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在王兰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这里没有科长处长,只有同学和老师。"
晚上是破冰活动,王兰被分到和张维一组。游戏过程中,她刻意保持着距离,但张维似乎对她特别关注,几次主动递话给她。
"你好像很防备我。"活动结束后,张维借着倒水的机会走到她身边,"就因为我和陈凯是校友?"
王兰斟酌着词句:"张科长多虑了,我只是不太擅长社交。"
张维笑了笑:"叫我名字就行。说真的,我对所有学员都一视同仁。"他顿了顿,"不过...你确实有些特别。"
王兰心头一紧:"什么意思?"
"你的案例分析报告我看过,关于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那篇,思路很清晰。"张维的眼神坦荡,"组织部需要这样有想法的人才。"
原来是工作原因。王兰稍稍放松,但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在体制内混了这么多年,她深知没有无缘无故的青睐。
回到宿舍,王兰给周律师发了条加密信息,询问陈凯案件的进展。然后给家里打了个视频电话。小雨在镜头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看起来已经完全康复了。母亲的态度也明显软化,叮嘱她注意身体。
挂掉电话,王兰站在窗前,望着党校静谧的夜色。这一个月,将是她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都将迎来决定性变化。那辆白色轩逸停在楼下停车场,安静地等待着下一次出发。
远处,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王兰突然想起大学时读过的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即使是错误的婚姻,也让她学会了看清人性的复杂。
明天,培训班正式开课。而她的新生活,也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