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万的抉择(二)(122)(第2页)
林晓芸盯着那张卡,表情从震惊变成怀疑,最后变成一种复杂的苦涩。她缓缓摇头:"程志强,你以为我们的问题是钱能解决的吗?"
"我知道不是..."程志强声音低了下去。
"七年了,你从来不肯告诉我你的真实想法。"林晓芸的声音开始发抖,"现在我们要离婚了,你突然拿出十五万,是什么意思?"
程志强感到一阵窒息。他想说"因为我爱你",但这句话在七年的冷漠面前显得如此苍白。他想说"因为我舍不得小磊没有完整的家",但这又像是一种情感绑架。
"我只是...不想后悔。"他最终说道。
林晓芸拿起那张卡,翻来覆去地看了看,突然笑了:"密码是多少?"
"我生日。"程志强下意识回答,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按照他的说法,这是他存的钱,密码怎么会设成自己的生日?这明显是别人给他的卡。
林晓芸果然察觉到了异常。她眯起眼睛:"这钱到底哪来的?"
程志强感到汗水顺着后背流下。他可以继续撒谎,编造更完美的故事,但面对林晓芸锐利的目光,他突然感到无比疲惫。
"是爸给的。"他垂下头,"他今早叫我去,就是不让我告诉你。"
林晓芸的手猛地一抖,银行卡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我爸?他哪来十五万?"
"他说是他全部的积蓄。"程志强弯腰捡起卡,"他想让我们...别离婚。"
林晓芸踉跄了一下,扶住餐桌才站稳。她的嘴唇颤抖着:"你收了?你明知道那是他的养老钱!"
"我拒绝了,但他坚持..."程志强试图解释。
"七年了,程志强!"林晓芸突然提高了声音,"七年里你一直觉得我爸看不起你,觉得做上门女婿委屈了你。现在你居然拿他的钱?"
程志强像被扇了一巴掌。林晓芸说得没错,上门女婿的身份一直是他心里的一根刺。尽管岳父待他不薄,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也是他们争吵的导火索之一——他敏感易怒,林晓芸直言不讳。
"我没想要这钱。"他艰难地说,"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他。"
林晓芸抓起手机:"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
"别!"程志强拦住她,"他心脏不好,你这么直接拒绝,他会..."
"那你说怎么办?"林晓芸甩开他的手,眼里闪着泪光,"收下他毕生的积蓄,然后假装我们和好了?"
程志强沉默了。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带。尘埃在光束中飞舞,像无数微小的生命。
"我们..."他艰难地开口,"真的要走到这一步吗?"
林晓芸没有立即回答。她走到窗前,拉开窗帘。刺眼的阳光瞬间充满房间,照亮了每一处角落,也照亮了她脸上的泪痕。
"我不知道。"她轻声说,"我只知道用我爸的钱维系婚姻,对我们都是侮辱。"
程志强的手机又响了。还是林大山的短信:"晓芸知道了吗?别怪她,是我的主意。"
他看着这条短信,突然明白了岳父的苦心。老人不是在用钱收买他们的婚姻,而是在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机会。就像他说的:"钱买不来感情,但能买来时间。"
"晓芸,"程志强放下手机,走到妻子身边,"我们把钱还给爸。但...能不能推迟离婚?再给我们一点时间。"
林晓芸转过头看他,阳光在她的瞳孔中映出金色的光点:"为什么?"
"因为..."程志强鼓起勇气,握住她的手,"因为我刚才看着你站在厨房的样子,突然想起我们第一次约会,你也是这样扎着马尾,后颈有一颗小痣。"
林晓芸的手在他掌心里微微颤抖。
"因为我不想小磊长大后,只记得父母争吵的样子。"程志强继续说,"因为...我还想再试试。"
窗外传来孩子们放学回家的笑声,远处有商贩的吆喝声。这些日常的声音此刻显得如此珍贵,仿佛在提醒他们生活本来的模样。
林晓芸轻轻抽回手,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银行卡。她用手指抚过卡面,突然问道:"你知道我爸为什么选今天给你钱吗?"
程志强摇摇头。
"今天是我们结婚七周年纪念日。"林晓芸苦笑,"铜婚,应该送铜器的。他却送了十五万。"
程志强如遭雷击。他完全忘了这个日子。七年婚姻,已经将最初的激情磨成了漠然。
林晓芸把银行卡放在茶几上,转身走向卧室:"我去换衣服。两点去民政局,别忘了。"
程志强站在原地,看着那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蓝色卡片。十五万,一个老人毕生的积蓄,一个绝望的赌注,一个最后的挽回机会。
他拿起银行卡,轻轻放进林晓芸的钱包里。这是他最后的决定——不欺骗,不强迫,只给她选择的机会。
当林晓芸换好衣服出来时,程志强已经站在门口等她。她拿起钱包,立刻察觉到了异样。打开一看,那张蓝色的银行卡就插在透明夹层里,反射着微光。
她抬头看向程志强,眼神复杂难辨。
"走吧。"程志强轻声说,"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尊重。"
林晓芸的手指紧紧攥住钱包,指节发白。在漫长的几秒钟后,她缓缓放下钱包,解开了外套的扣子。
"我突然想起来,"她的声音很轻,"结婚证好像放在我妈的遗物箱里了,得去老房子找找。"
程志强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知道这是借口——结婚证明明就放在床头柜的抽屉里,昨天他们还一起检查过。
"那...还去民政局吗?"他小心翼翼地问。
林晓芸没有回答。她走回卧室,轻轻关上了门。
程志强站在客厅中央,听着墙上挂钟的滴答声。两点整的钟声响起时,他知道,他们错过了一个预约,但也许,只是也许,赢得了一次重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