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公里以外(七)(108)(第2页)
"恭喜王先生!"售楼小姐笑容灿烂地递过合同,"您做了明智的选择!"
王新文勉强笑了笑。走出售楼处,他给父母发了条消息:"买了,12栋803,120平。"父亲的回复很快到来:"太小!"然后是母亲的:"什么时候交房?装修我们帮你找人。"
房子的事刚告一段落,陈明就开始兑现他的"相亲承诺"。
"明天晚上六点,醉仙楼,县一中的英语老师,28岁,家里是教育局的。"陈明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优质资源,多少人排队等着呢!"
王新文本想拒绝,但想到空荡荡的新房和父母的期待,还是点了点头。
相亲对象叫林悦,长相清秀,谈吐得体。饭桌上,她问了很多关于王新文工作的问题,尤其对他在农局的"仕途"感兴趣。
"你们农局今年有几个提拔名额?"她切着盘中的牛排,"我叔叔说牛局长明年可能要退了。"
王新文有些不适:"我不太关心这些。"
"怎么能不关心呢?"林悦惊讶地睁大眼睛,"公务员不就是为了往上走吗?"
饭后,林悦发来消息说"感觉不错,可以继续接触"。但王新文看着那条消息,心里毫无波澜。
第二个相亲对象是银行职员,27岁,妆化得很精致。她更关心王新文的收入和新买的房子。
"房贷多少?公积金能覆盖吗?"她一边翻菜单一边问,"房子写谁的名字?"
第三个是县政府的女公务员,29岁,说话直截了当:"我爸妈希望婚后和老人一起住,你没问题吧?"
几次相亲下来,王新文对临江的婚恋市场有了深刻认识——女多男少是真的,但所谓的"优质男青年"更像是一种稀缺资源,被各方势力争抢。而他,一个外地来的农局科员,因为公务员身份和刚买的房子,莫名其妙成了这个市场上的"抢手货"。
最让他不适的是,几乎每个相亲对象都对他的职业发展和经济状况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却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知足吧你!"陈明听完他的抱怨后翻了个白眼,"知道现在县城里多少大龄女青年找不到对象吗?30岁以上的女公务员一抓一大把,条件一个比一个好,就是没合适的男的。"
王新文想起农局最近新招的几个女同事,确实都是单身。整个县城的体制内,女性比例越来越高,男女失衡的现象日益明显。
"要不我给你介绍苏医生?"陈明突然说,"就是你之前在咖啡馆看到的那个。听说她家里挺有背景的,从省城大医院调来的。"
王新文的心跳突然加快:"她...她也相亲?"
"谁知道呢,反正没见她跟谁走得近。"陈明耸耸肩,"县医院那帮单身汉追她的不少,都没戏。"
这个信息让王新文莫名有些高兴。至少苏医生不是那种急于在婚恋市场上"抢购"男人的女性。他决定哪天"偶遇"一下,但没想到机会来得那么突然,而且是以他最不愿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