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溯源福根井

“集贤殿”的成立与第一批“科技官僚”的上任,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为整个南渊王朝,那轰轰烈烈的新政改革,注入了最强大的组织与人才保障。

驰道工程,在状元孙兴,那充满了天才创造力的“模块化施工”理念推动下,进度一日千里。

军工格物科,在“京师水利都造司”都造使——郦道元的协助下,用他设计的更高效的水力锻锤,使合金钢的产量,稳步攀升。

皇家四海钱庄,在探花王勃那近乎妖孽的“数学模型”辅助下,第一期“驰道债券”不仅超额完成,甚至还带动了整个京城民间资本的空前活跃。

一切,都在向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方向,发展。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看不见的灾难,却如同乌云一般,悄然地,笼罩在了这座,繁华帝都的上空,也为这场,高歌猛进的改革之路,带来了第一个,严峻的挑战。

……

永安三年的初夏,京城南郊,平民与流民混居的“安乐坊”。

一场,来势汹汹的“怪病”,毫无征兆地,爆发了。

最初,只是零星的几名孩童,出现了高烧不退、上吐下泻的症状。

坊间的赤脚郎中,只当是寻常的“伤寒”来治,开了几副驱寒散热的方子,却不想,非但不见好转,病情,反而,愈演愈烈!

短短数日之内,整个安乐坊,便有数百人,相继染病!

患者,无一例外,尽皆高烧不止,浑身乏力,咳喘呕逆,甚至,皮肤之上,开始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疹斑!

一时间,整个坊区,人心惶惶,充满了病患的呻吟与家属的哭嚎。

太医院,在接到地方官府的紧急呈报之后,第一时间,派出了数名经验丰富的御医,前去诊治。

可结果,却令所有人都感到心惊胆寒!

御医们,用尽了所有,典籍之上记载的,治疗“瘟病”、“疫气”的传统方剂,却都,收效甚微!

甚至,已经有,超过十数名,体弱的老人与幼童,因此,不治身亡!

这个消息,通过《京城时报》那绝不粉饰太平的报道,迅速地,传遍了整个京城,也第一时间,送抵了苏晓晓的案头。

看着报纸上,那一个个,描述着百姓痛苦与绝望的铅字,苏晓晓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她知道,这,绝不是什么所谓的“风邪入体”。

这,是一场,由现代医学称之为“细菌”或“病毒”所引发的,烈性传染病!

若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传染源,查明病理,并对症下药,那么,等待着这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巨大都城的,将是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瘟疫!

……

当日,下午。

就在太医院的一众御医,还在集贤殿内,为了究竟是该用“白虎汤”还是“达原饮”,而争论不休,甚至,已经开始讨论,是否是“城南风水有异,冲撞了邪祟”之时。

苏晓晓,却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

她没有参与他们那,在她看来,早已“跑题”了的玄学讨论。

她下达了一道,让青竹先生,都为之色变的懿旨!

“备车。”

“摆驾……安乐坊。”

“娘娘!万万不可啊!”青竹先生第一个,跪倒在地,苦苦劝谏,“安乐坊,如今乃是疫病之地!污秽不堪,病气逼人!您乃万金之躯,凤体何等尊贵!岂能……岂能亲身犯险啊!?”

“正是因为人命关天,本宫,才必须,亲眼去看一看。”苏晓晓的语气,不容置疑。

她看着周围,那些同样满脸惊骇的御医们,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医者,望、闻、问、切。如今,‘病根’就在那里,你们,却只愿,坐在这干净明亮的殿堂之内,对着几本古书,去隔空猜测?”

“那,与纸上谈兵的庸将,又有何异!?”

一句话,说得满殿的御医,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半个时辰之后。

在数百名御林军精锐的层层护卫之下,皇后的车驾,史无前例地,出现在了,那充满了污秽与绝望气息的安乐坊街口。 苏晓晓没有深入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