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星星 作品

第203章 家庭的温暖和女人的贤惠

她感激地看着冉老师,诚恳地说:“冉老师,谢谢您。

您说的话让我明白了很多。

我会好好跟棒梗交流的,也想改善我们的教育方法。”

冉老师微微一笑,摇摇头说:“不用谢我,秦女士。

这是我的职责。

我也希望棒梗能健康成长,学习进步。”

两人相视一笑,之前的误会和隔阂都消失了。

秦淮茹离开时心里更加坚定。

而冉老师也开始期待第二天再见棒梗,以及那能让她暂时放松、享受个人时光的约定。

秦淮茹被曹修的话堵得一时说不出话,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

她怎么也没想到曹修会说得这么直接。

周围静得像冻结了一样,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打破了这份尴尬。

冉老师看到这一幕,暗暗松了一口气,感激地看着曹修。

本来她以为这个突如其来的请求会让她左右为难,没想到楚雨这么支持她。

她轻轻拉了拉曹修的衣袖,暗示他别再说了,毕竟秦淮茹也是邻居,闹僵了不好。

曹修感觉到冉老师的动作,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但他没有立即住嘴,而是用平稳而坚定的语气说:“秦女士,如果您真关心棒梗的学习,就应该多陪陪他,了解他的需求和困难,而不是只把责任推给老师。

冉老师有自己的生活,她愿意利用空闲时间帮学生是她的善良和责任感,但这不代表她就得为了你们家孩子放弃所有。”

秦淮茹听着他的话,心里很复杂。

她承认自己平时对棒梗的管教确实不够严,总觉得有冉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就够了,自己可以轻松些。

但经曹修这么一提醒,她才意识到自己有多自私。

“我……我知道错了,是我考虑不周。”秦淮茹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歉意和失落,“我只是想让棒梗有个好未来,不想让他输在起点上。”

曹修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那你更要从自己开始做起。”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影响最大。

如果你想让孩子变好,就得多陪陪他,多鼓励他,别总指望别人。”

冉老师看这情况,也赶紧开口:“秦女士,我能明白你的心情。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期望。

可学习是件长期的事,得靠大家努力,家长、老师还有孩子都得一起。

要不,我给你点建议?帮你和棒梗养成好习惯。”

秦淮茹听了,眼里闪过一丝光亮,感激地看着冉老师点点头:“谢谢冉老师,我试试。”

就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麻烦,在叁人齐心协力下总算平息了。

秦淮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换种方式对待棒梗;冉老师也感受到同事和朋友的理解;曹修更是坚定了守护心爱之人的决心。

日子慢慢过去,秦淮茹开始更多参与棒梗的学习生活。

她不再像从前那样不管不顾,而是耐心陪着棒梗写作业、复习,还主动跟老师聊孩子的学习状况。

棒梗成绩明显提高,性格也开朗自信起来。

冉老师和曹修也因此更了解彼此,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里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每次回忆起那天午后,他们都会相视一笑,感谢那次偶遇和争执,让他们的关系更加深厚。

曹修微微一笑,眼神柔和又坚定,拍拍冉老师的手背安慰她:“冉老师,你别担心。

这村里谁不知道秦淮茹的性格?她真想棒梗好,就该自己用心教,不能老依赖别人。

你是我们村里少有的好老师,别让她影响你的心情。”

冉老师听后心里一阵温暖,感激地看着曹修。

那双眼睛好像能驱散她的所有不安。

“谢谢你,曹修。

有时候我觉得好无助,不知怎么办才好。

但今天,有你在,我觉得踏实多了。”

曹修点点头,目光中充满对冉老师的理解和鼓励:“你是个好老师,教知识也教做人。

像你这样的人都不该被欺负。

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我一定帮忙。”

冉老师听到这话,眼睛微微泛红。

在这满是偏见与误会的小村子里,能遇见曹修这样真心关怀她、支持她的人,实在不容易。

她轻轻擦了擦鼻子,强忍住泪水,随后带着笑意点了点头。

谢谢,曹修。

我会记住你的话的。

两人一边聊一边走,很快便过了检票口,踏上前往目的地的路。

车窗外风景如诗如画,但冉老师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别处。

她开始琢磨自己的将来和梦想,想着如何在这个村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意义。

而曹修依旧沉静少言,但目光中透着坚定。

他知道,今日所做不仅是帮冉秦淮茹,也是守护内心深处的正义感。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村子里,他甘愿当那个为弱者说话、为公道而战的人。

日子久了,两人的关系渐渐起了变化。

他们开始更常交流、接触,从最初的互相理解到渐渐生出情愫,这一切都很自然且美好。

不过,他们也明白,这段感情不会一路平坦。

来自外界的压力、村民们的闲言碎语,还有他们各自内心的纠结和挣扎,都会是前行路上的障碍。

但他们已经做好准备。

他们相信,只要互相信任、彼此扶持、一起努力,就能冲破所有阻碍,实现各自的理想。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变得更坚强、更成熟。

秦淮茹坐在床边,烦躁不安,眉间像压着重担。

她望向窗外,夜幕降临,昏黄的路灯洒下斑驳的光,映照着她疲惫又复杂的脸庞。

“秦淮茹,今天怎么回事?平时不是挺活跃的吗?”厨房里传来婆婆贾张氏的声音,带着不满和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