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改革之初,纸张问世(第2页)
吕后之乱,兵临洛阳,洛阳立誓。
楚王虽死,但他造成的轰动,却如蝴蝶轻轻扇了扇翅膀,在历史长河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一个没有任何掣肘,初登基便大权独揽的刘彻,又会书写怎样波澜壮阔的史诗呢?
菜头不知道刘彻会书写怎样的史诗历史,她只知道再不有所改变,她要死在书海中。
作为史官,除了每天上朝记载大臣的言行举止外,其余时间都蜗居在狭隘的石室金匮。
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她其实对历史还蛮感兴趣,以史明智,吸取经验教训。
奈何周游老贼不当人子,有关历史记载的书籍,一律模糊不清,导致她堂堂史官不能编撰成书,手中墨笔尽记录些鸡毛蒜皮小事。
一日两日尚且无伤大雅,可时间一久,难免心生寡淡。
也不知道司马迁是如何日复一日坚守在岗位上,还热情满满的,工作态度令人敬佩。
菜头摇了摇头,盯着眼前的竹筒笔墨,心中厌倦更甚。
用竹筒记录文字,或许只有亲自写过的人,方知难度有多大。
她又与史家身份绑死,无论是方便记载还是更进一步,造纸术都必须问世!
改革!
必须要改革!
造纸术的原理并不难,只需以树皮、麻头、破布、鱼网为原料,然后将其浸泡蒸煮,软化并分离植物纤维。
然后捣烂纤维成糊状进一步细化纤维,用篾席捞取纸浆,滤水形成湿纸膜,再进行晒干或烘干即可固化成纸。
原材料并不难获取,操作工序也十分简单,将手头竹筒归放原位后,菜头立即着手纸张的问世。
不过纸张的问世,显然是个水磨功夫,至少都得耗费二十余日。
在这期间,菜头和往常一样,每日跟随司马迁上朝记录,朝堂上的争锋也愈发火热。
刘彻的建元新政触及了不少大臣利益,他们拧成一股绳,处处跟刘彻作对。
可明眼人都知道,刘彻大权独揽,彻底推动建元新政不过是时间问题。
不过这一切都和菜头以及司马迁没啥关系,在朝堂上,太史令这个职位可谓是边角料,除了刘彻第一次朝会曾提及过司马迁,往后再没提及。
时间,在朝堂针锋相对以及白莲教数十次的小规模起义下悄然流逝。
而菜头的首次造纸术实验,也因经验不足最终失败。
她并没有灰心,立即开始了第二轮实验,同时文武百官迁都长安,刘彻则顺路去了趟平阳公主府。
等刘彻抵达长安时,菜头的首张纸张也成功问世。
她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提笔写下第一行大字。
【建元二年,春,汉帝力排众议迁都长安,中途游历平阳公主府,带回一女子,其名曰:卫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