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诸葛瑾的抉择(第2页)

诸葛亮有些呆呆地看着自家兄长,兄长的话确实很有道理,一时间让聪慧如他竟然无从辩驳。

“好!好个子瑜!”刘昆不禁抚掌赞叹,脸上满是惊喜之色。

这个诸葛瑾有如此的志向和决心,将来必成大器。

其实,历史上的诸葛瑾并不是以军事才能见长。

他最擅长的,还是政治斡旋和人际协调,这才是一名合格君主最稀缺、最需要的。

刘昆麾下几个都护府主将,以及皇甫嵩、赵云、徐晃等都是首屈一指的大才,并不缺少合格的军事统帅。

他微笑着看向诸葛瑾道:“既然子瑜选择了从军,那本侯就修书一封。你拿着这封信前去广陵,就在太史子义麾下效力吧!”

广陵地处徐州前沿,与孙策所据的江东之地隔江相望,乃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冲。

太史慈虽武道修为已经达到了炼髓境初期,勇冠三军。

且胆略超群、见识卓绝,堪称朝廷军中之翘楚,然其谋略稍显不足。

诸葛瑾此番前往,恰能以沉稳多谋之才补太史慈之短,也让他得到一番锻炼。

二者刚柔相济,必能使广陵防线固若金汤。

说罢,刘昆立即拿起笔,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亲笔书信。

然后郑重地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吩咐一旁的侍女交给了诸葛瑾。

诸葛瑾起身来到了大堂正中,双手接过书信后,恭敬地给刘昆行了个大礼道:“属下必不辜负大将军厚望!”

打发走了诸葛瑾,刘昆又看向一旁的诸葛亮。

他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说道:“诸葛公子,本侯久闻你聪慧过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刚刚听你一番言论,见解独到,分析精辟,本侯十分赞赏。本侯今日倒想考究一番你的学识,不知公子可愿一试?”

诸葛亮微微一怔,随即挺直了脊背,眼神中满是自信与从容,拱手道:“大将军但问无妨,亮定当全力以赴。”

刘昆微微颔首,心中暗赞这少年胆识过人,即使面对自己竟然也是如此镇定自若。

刘昆微微一笑,开始从《春秋》《论语》等经典着作考校诸葛亮。

诸葛亮对答如流,不仅能够精准阐释书中之意,还能结合当下的局势提出新颖独特的的观点,让刘昆耳目一新。

刘昆听着,眼中的赞赏愈发浓烈,不住地点头,心中对这天才少年愈发欣赏。

接着,刘昆话锋一转,开始考起了兵法。

诸葛亮镇定自若,分析起《孙子兵法》《吴子兵法》时头头是道。

还能不时提出自己对一些历史上比较有名战役的独特见解。

其见解之深刻,让刘昆大为惊叹。

待一番考究结束,刘昆脸上满是赞许之色,朗声笑道:“诸葛公子果然名不虚传,才华横溢,实乃当世之奇才也!朝廷有你这样的人才,何愁汉室不兴,天下不定!”

诸葛亮谦逊一笑,拱手道:“大将军谬赞了,亮不过略懂皮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