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长安朝廷的困境(第2页)

他语气平和,却字字切中要害。

郭嘉抚掌一笑,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道:"志才所言极是。袁绍虎踞河北,实力雄厚;刘表据荆州,兵精粮足;袁术占领豫州大半与淮南之地,带甲数十万;刘焉盘踞益州,易守难攻。若强攻,恐陷入持久战,徒耗国力。一旦战事不利,主公霸业恐有崩溃之危。不如暂歇,休养生息。待朝廷国力、民力恢复,再图大业。"

他语气虽然轻松,却暗含深意,显然不赞成贸然征战。

荀攸点头附和:"奉孝所言甚是。今朝廷虽胜,然根基未稳。幽州新附,民心未服;关中被董卓祸害已久,百姓疲敝。若再兴兵,恐生内乱。不如先固根本,待时机成熟,再行征伐。"

他性格沉稳,大局观极强,分析透彻,显然更倾向于休养生息。

鲁肃沉声道:"主公,商团垫付粮草,朝廷至今未付账。若再征伐,商贾必怨。长此以往,朝廷信誉受损,日后如何号令天下?"

黄玄捧着一卷账本,面色凝重地说道:"诸位,朝廷库府已见底。军饷、抚恤、战后重建,哪一样不需要钱粮?若再征伐,别说将士的军饷发不出,恐怕在座诸位及朝廷百官的俸禄都是个大问题!"

作为长安朝廷的大管家,黄玄对财政状况了如指掌,话语中满是忧虑。

荀彧拱手道:"大将军,今百姓历经战乱,亟需休养。若强征暴敛,恐失民心,与董卓何异?不如暂歇,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待国力、民力恢复,再图进取。"

他在尚书台日久,对朝廷内情极为熟悉。

所言句句在理,显然更倾向于稳健治国。

卢植抚须道:"将士征战数月,伤亡甚重,士气亦疲。若再战,恐军心不稳。"

作为汉末三大名将之一,卢植从军事角度分析,显然不赞成继续征战。

他继续说道:“如今朝廷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只要三到五年,待国库充盈,粮草军需足够,届时我朝廷百万大军何人能挡?”

华歆沉吟道:"今诸侯虽多,然皆自顾不暇。我军若休整数年,待其内耗,再行征伐,胜算更大。"

刘昆环视众人,见除王允外,皆主休战。

于是,他长叹一声道:"诸位所言极是。穷兵黩武,非长久之计。传我军令——即日起,暂停对外征伐,全力休养生息,整顿军务,安抚百姓!"

"大将军英明!"众人齐声应和。

王允虽有不甘,但见众意已决,只得叹息退下。

这场朝议,决定了长安朝廷未来的战略方向。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刘昆将重心放在恢复国力、安抚百姓、整顿军务上,为日后的统一之战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