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第2页)

“宗权都不急,你急什么。”

赵明熠摇摇头,“不是我急,是我不想让他走错路,他跟徐二一路走来有多难,您也看到了,眼下有个刘婵横插一脚,我看着就烦死她了。”

实在不行,大婚之日,他把刘婵给掳走。

孙太妃将黑子摆好,恰好围困了白子,可白子要想脱身就得舍弃一子。

但舍弃又何尝不是成全。

昌惠帝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后来又呕了几次血,连太医也同皇后道,“娘娘要有心理准备,陛下已经回天乏术了。”

姜皇后面上哀恸实则内心窃喜。

她总算,等到了这一日,便遣走了太医,将早已准备好的皇旨取出来。

按大晋章程,帝王驾崩,死后便由太子继承大统。

为了万无一失,她诱哄着皇帝盖上玺印,如此无论之后发生什么事,太子才是名正言顺的君王。

昌惠帝掀开沉重的眼皮,看到昔日端庄的皇后露出阴狠神色,不由一愣。

“宜芸……”

姜皇后冷眼看着他,“陛下,你还不知吧,你曾经最宠爱的柳妃跟她那个叛贼儿子,已经身死在江州,你这一生,所欢喜之人,无一善终。”

昌惠帝喉咙里发出咳咳的动静。

他握住了姜皇后的衣袖,“你这话,何意。”

拂开他的手,姜皇后叹口气,坐在了榻边,那双眼里没有半点昔日情意。

“陛下还记得妾身那早死的阿姐吧,其实妾身那阿姐也不过是有故人的几分相似,我们所有人都不过是那人的替身,可惜那人到死都没有让陛下碰一片衣袖。”

姜皇后想起那个温婉端庄的女子,当真是绝色佳人。

只是红颜薄命。

也幸好她死了,所以姜皇后能稳坐眼下的位置。

昌惠帝怔怔的,忆起旧人,思绪空荡荡的,之后溷浊的泪水滚过憔悴的脸。

……

赐婚的旨意下来后,卿欢表现得淡然,尽管罗氏竭力宽慰,兄长也说,侯府永远是她的归属,她也未曾表露出伤怀,反而让赵嬷嬷打开库房准备迎亲。

三书六礼,一样不差,走到最后一道流程,便是让戚修凛敲定聘礼单子。

卿欢还记得临出门时安抚着潮儿。

“娘亲,潮儿好久没有看到爹爹了,他为什么不来看潮儿,我听府里的下人说,是因为爹爹要娶新夫人了,以后新夫人也会有孩子,那时候爹爹就不会喜欢潮儿了。”

卿欢心痛如绞,轻轻地抱着孩子,眼眶里早已蓄满了泪水。

“不会,爹爹和娘亲永远疼爱潮儿。”

她背过身抹干净泪水,换上笑容,让秋兰和瓶儿好好照顾孩子,这才披着披风大步离开。

再见到戚修凛,卿欢恍惚想起来,有好几日未曾看到他了。

细细薄雨下,他坐在城郊的亭子中,身侧是杏花楼的芙蓉娘子,素手抚琴,衣袖翩跹。

远看,他们倒像是一对佳偶。

卿欢摒退了侍卫,独自擎伞,迈上台阶将那聘礼册子摆在他面前,“国公爷,劳你最后过目,妾便将这册子交给库房,按照仪制准备迎亲。”

戚修凛捏着酒杯,目光淡淡瞥过,“你做主就好。”

芙蓉指尖琴音戛然而止,“大人,妾先退下。”

“不用,你继续。”戚修凛始终垂目。

卿欢起身,最后深深看他一眼,“夫君,待迎亲之后,妾有一事相求。”

他这才抬眼,眸光却落在她白嫩耳垂上的翠色耳珰。

“你说。”声音隐在淅沥雨声。

卿欢道,“能否,保住潮儿的世子之位?”

他唇角轻轻扯了下,竟是在笑,“皇后之命,你觉得我能轻易允你?”

至此,所有情意如裂帛,碎了就碎了。

卿欢没再多说,只福了福身,忍着喉咙里的哽咽,从衣袖里取出一封信轻轻地摆在了桌上,“那劳烦夫君到时签下这份和离书,放妾与潮儿离开,从此以后我们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她也不等他回应,转身拾阶而下。

芙蓉怔怔不已,待人走了才问,“大人,夫人要与您和离?您……为何一句话不说。”

他捏紧了杯子,碎裂之后,割破掌心,血珠滚在衣袍间,沾湿了被掩藏起来的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