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随我心星光点点 作品

第387章 师徒时光(第2页)

夜深后,竹屋里还亮着微光。苏桃把“漱玉剑”放在枕边,时不时伸手摸一下剑柄,生怕第二天剑就不在了;青禾则把今日的桃花笺小心地夹进《补天诀》抄本里,还在旁边贴了片新鲜桃花瓣,说要让灵脉的气息一直留在纸上。我站在门外,听着屋里的小声交谈,心里满是踏实——这两个孩子,早已把“守护”和“感恩”刻进了心里,比任何功法都珍贵。

第二日天刚亮,苏桃就醒了,抱着“漱玉剑”跑到桃树下等林娟。青禾也跟着起来,手里拿着装桃花瓣的竹篮,要和小翠去摘花瓣做糕。清晨的桃花坞还裹着薄雾,老桃树的花苞沾着晨露,轻轻一碰就会落下细碎的水珠,裹着淡淡的灵光。

“摘向阳的花瓣,灵气更足。”小翠牵着青禾的手,走到桃树向阳的枝桠下,“轻轻掰花瓣,别伤了花苞,明年还要靠它们结果呢。”青禾小心翼翼地捏住花瓣根部,轻轻一掰,一片粉白花瓣就落在手心,她立刻把花瓣放进竹篮,像捧着珍宝:“这花瓣好软,还带着露水的甜气!”

苏桃这边,林娟已经开始教她“流泉式”。“‘流泉’要柔,像灵泉水顺着石头流,”林娟握着她的手,带动剑身划出一道弧线,“剑风要裹着灵力,既能挡邪气,又不伤人,你试试自己来。”苏桃深吸一口气,回忆着刚才的感觉,慢慢挥动长剑——剑风掠过桃树,竟真的像泉水般柔和,还把落在枝桠上的晨露轻轻扫落,没伤一片花瓣。

“成了!”苏桃欢呼一声,刚想再挥一次,却见青禾提着竹篮跑过来:“苏桃,快来看!我们摘了好多花瓣,够做一大盘桃花糕了!”苏桃立刻放下剑,凑过去看竹篮里的花瓣,眼里满是期待:“等做好糕,我们先给师傅和师姐吃!”

上午的时光在练剑和摘花瓣中悄悄溜走。小翠在灶房里忙活起来,把桃花瓣切碎,和灵米粉、灵蜜拌在一起,蒸成蓬松的桃花糕。苏桃练完剑,就跑到灶房帮忙——她学着小翠的样子,把糕胚上的花瓣摆得整整齐齐,还在每个糕上都刻了个小小的剑形印记;青禾则在旁边用桃花笺“监督”,时不时说:“灵脉说,火再小一点,糕会更软!”

正午时分,桃花糕终于蒸好。掀开蒸笼的瞬间,甜香混着灵力扑面而来,糕体泛着淡淡的粉,上面的剑形印记还带着灵光。苏桃端着糕盘,先给我和林欢、林娟各递了一块:“师傅,师姐,快尝尝!我和小翠姐姐一起做的!”

我接过糕,咬了一口,灵蜜的甜和桃花的清冽在舌尖散开,灵力顺着食道往下走,丹田像被温水裹住,舒服极了。“比上次的糕更软,”林欢笑着说,“苏桃的手越来越巧了。”青禾也拿起一块,咬了一小口,立刻跑到桃树下,把剩下的糕放在桃花笺上:“灵脉,给你吃,这是我们一起做的!”

午后,李师傅带着几个弟子来了——他听说苏桃要学新剑式,特意送来了一把“练手剑”。剑是用灵桃木做的,比“漱玉剑”轻些,却也能传导灵力,很适合初学剑式的修士。“这剑叫‘桃溪’,”李师傅把剑递给苏桃,“用老桃树的芯子做的,能和桃花灵脉呼应,你用它练剑,会更顺。”

苏桃接过“桃溪剑”,指尖刚碰到剑柄,就觉一缕暖灵力顺着掌心往上爬,和体内的桃花灵韵轻轻撞在一起。“谢谢李师傅!”她握紧剑,对着桃树挥了个“流泉式”,剑风裹着灵力,竟让枝头的桃花瓣纷纷落下,像一场小小的“桃花雨”。

青禾见状,立刻举起桃花笺,把这一幕画了下来——笺纸上,苏桃握着剑站在桃花雨中,周围的灵脉灵光像丝带般绕着她,末尾还写着“灵脉说,苏桃的剑风能让桃花更开心”。林欢走过来,看着画,笑着说:“这张笺纸要好好收着,以后苏桃成了厉害的剑修,再看会很有意思。”

夕阳西下时,我们坐在桃树下,分享着剩下的桃花糕,听李师傅说苏州巷子里的趣事——哪家孩子学会了做小糖画,哪家凡人的院子里种了新的桃树,哪家的灵泉水更甜了。苏桃抱着“桃溪剑”,靠在林娟身边,听着听着就笑出声;青禾则把李师傅说的趣事,都记在桃花笺上,准备下次带给护凡阵的灵脉“听”。

风穿过桃枝,带来晚香,老桃树的花瓣落在我们身上,像撒了一层碎雪。我望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这或许就是“仙途”最本真的样子——不是追逐更高的境界,不是争夺更强的法器,而是和身边人一起,守着一方桃花坞,教孩子练剑、画笺,做香甜的桃花糕,听灵脉说悄悄话,看凡人笑着生活。

夜色渐浓,灵烛再次亮起。苏桃握着“桃溪剑”,在桃树下练“流泉式”,剑风越来越稳;青禾趴在石桌上,继续画今日的趣事笺;林欢和林娟在整理灵脉记录,偶尔讨论明日的授业计划;小翠则在灶房里,准备明日做缠丝糖的糖浆。

桃花坞的夜很静,只有剑风、笔尖划过纸的声响,还有灵脉轻轻的“呼吸”声。我知道,这样的日子还会继续——我们会看着苏桃练会更多剑式,看着青禾画出更棒的灵脉图,看着苏州的灵脉越来越旺,看着凡人的日子越来越安稳。而这份藏在桃花与灵力里的温暖,会像老桃树的根,深深扎在五代修仙界的土地上,永远不会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