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西线起惊雷
长安·紫宸殿
李琰的御案上,两份来自不同方向的密报几乎同时抵达。一份来自东南明州,另一份来自遥远的西域拓折城。他先拆开了明州市舶使冯崇的密奏,眉头却随着阅读逐渐锁紧。
“臣冯崇惶恐顿首:启奏陛下,前番献海图之海商名唤‘林海通’,岭南疍民出身,世代操舟,往来南海三十余载,人称‘南海活舆图’。其人献图后,臣遵旨厚赏,并留其于官驿,待太子殿下垂询。然…三日前,林海通于驿馆中离奇失踪!门窗完好,随身细软皆在,唯其随身携带之一口旧藤箱及数卷航海笔记不知所踪!臣已封锁消息,命人秘密搜寻,至今…杳无踪迹!”
“失踪?”李琰指尖敲击着桌面,眼神锐利。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海商,在重重官驿护卫下无声无息地消失?这绝非意外!
“臣查其遗留于驿馆之零星草稿,”冯崇的奏报继续写道,“发现数处语焉不详之标注。其一,提及‘香料群岛’之南,尚有‘巨岛’,其地‘炎热多雨,土人黧黑,持石斧木矛,然…沙中偶见金粒闪烁’!其二,于海图边缘模糊岛屿旁,注有‘…遇飓风漂泊至此,见其山巅终年积雪,腹地有烟腾空,地热如汤…疑为古之‘瀛洲’?然其土人凶悍,船坚难近…’ 臣愚钝,不解其详,唯觉此中或藏惊天之秘!林海通失踪,恐与此有关!臣已加派人手,追查其下落及笔记去向,并严密封锁相关消息!”
李琰的目光死死盯住奏报上“沙中偶见金粒闪烁”和“地热如汤”几行字。一股难以言喻的悸动在他心中翻腾。南海以南的巨岛?遍地黄金?火山地热?这描述…难道指向的是那传说中的南方大陆?还有那模糊的“瀛洲”…是日本?还是更遥远的太平洋岛屿?林海通掌握的信息,恐怕远超那张海图!他的失踪,绝非偶然!是有人盯上了这些价值连城的航海秘密?是觊觎黄金的亡命徒?还是…不希望大唐拓展海疆的势力?
“婉儿!”李琰沉声道。
“臣妾在。”
“立刻密令百骑司!选派精干人手,星夜南下明州!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林海通,追回他的笔记!同时,严查近期进出明州港的所有可疑船只和人员,尤其是…与大食、倭国有关联者!给朕挖地三尺,也要把幕后黑手揪出来!” 李琰的语气带着冰冷的杀意。任何阻挡他海洋战略的绊脚石,都必须被无情碾碎!
“臣妾遵旨!”上官婉儿神色凝重,立刻转身去安排。她深知这份海图背后可能牵扯的巨大利益和风险。
李琰平复了一下心绪,拆开了来自拓折城的第二份密报。是高仙芝的笔迹,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惊疑和凝重:
“臣仙芝急奏陛下:事出突然!围城大食贼酋扎伊德,于三日前突然拔营!然其退兵诡异,非是东撤布哈拉,而是…倾巢西去!臣遣精骑尾随探查,发现其大军一路疾行,目标直指…河中腹地之安国方向!据擒获之大食溃兵供述,扎伊德乃是接到呼罗珊总督八百里加急密令,命其火速率军西进,镇压撒马尔罕爆发之大叛乱!叛军势大,已连克数城,甚至威胁到了布哈拉总督府安危!故总督急调扎伊德回援!”
“撒马尔罕叛乱?!”李琰猛地站起身,疾步走到巨大的西域舆图前!手指重重点在康国都城撒马尔罕的位置!
这消息如同平地惊雷!撒马尔罕,昭武九姓之首,河中地区最富庶、最重要的城邦!它竟然爆发了足以威胁布哈拉总督府的大叛乱?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查拉维公主处可有消息?叛乱首领何人?规模如何?”李琰迅速追问信使。
信使连忙回答:“禀陛下!查拉维公主闻讯后,立刻动用了所有波斯遗民的情报网。初步得知,叛乱首领自称‘纳斯尔’,乃波斯祆教大祭司后裔!打着‘光复波斯’、‘驱逐大食暴政’的旗号!据说得到了康国境内大量不满大食苛政的粟特贵族、波斯遗民以及底层民众的支持!叛军人数不详,但攻势迅猛,已控制了撒马尔罕及周边大片区域!大食在河中的统治根基…正在剧烈动摇!”
“纳斯尔…光复波斯…”李琰眼中精光爆射!这突如其来的叛乱,瞬间搅动了整个河中乃至西域的局势!扎伊德被迫撤军,拓折城之围不攻自破!大食呼罗珊总督府自顾不暇,短期内根本无力再对石国用兵!而波斯复国势力的崛起,对于正在积极拉拢河中诸国、对抗大食的大唐来说,是巨大的利好!但同样,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个纳斯尔,是坚定的反大食盟友?还是另一个潜在的枭雄?
“高仙芝作何反应?”李琰追问。
“高将军已停止加固营垒,命赵都尉率部分兵力协助石国修复拓折城防,安抚民众。高将军本人则亲率五千精骑,尾随扎伊德大军西进!高将军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臣当伺机而动,或可助叛军一臂之力,痛打落水狗!或可…相机收取河中!’ 大军已开拔三日!”
“好个高仙芝!果然胆大包天!”李琰忍不住赞了一声,但随即又皱起眉头。高仙芝此举,风险与机遇并存!深入河中腹地,介入大食与波斯叛军的混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甚至破坏大唐与河中诸国刚刚建立的脆弱联盟。尤其是那个态度不明的康国!
“婉儿,拟旨!”李琰当机立断,“八百里加急,追送高仙芝!”
“其一,准其相机行事,但务必谨慎!首要目标,削弱大食在河中之统治根基,支持一切反抗大食之力量,尤其是波斯遗民!但绝不可轻易陷入攻城略地之泥潭,亦不可与河中本地势力轻启战端!”
“其二,命其立刻派遣得力人手,设法秘密联络叛军首领纳斯尔!传达朕之善意:大唐愿助其反抗大食暴政!若其愿奉大唐为宗主,接受册封,共抗大食,则大唐可提供军械、粮秣乃至有限兵力支援!”
“其三,命赵骁稳住石国,加强与康拂耽延之联系!同时,利用查拉维公主之渠道,密切注意康国境内动向!若康国王族有意摆脱大食,或可暗中接触,许以重利!”
“其四,传旨安西都护府,立刻再抽调一万精兵,陈兵碎叶城!做出随时西进之态势!给大食人…也给河中那些墙头草,再加一把火!”
李琰的旨意如同精准的手术刀,既要利用这千载难逢的良机狠狠打击大食,又要避免大唐过早陷入全面战争,更要防止波斯叛军或康国坐大,脱离掌控。他要做那个掌控全局的渔翁!
倭国·平城京·藤原不比等宅邸
夜色深沉。藤原不比等的书房内却灯火通明。遣唐副使吉备真备正襟危坐,向藤原不比等和几位藤原氏核心重臣详细汇报着遣唐使团带回的情报,尤其是关于大唐军力、朝堂动向以及…那些“留学生”的安置。
“…大唐皇帝李琰,雄才大略,手段酷烈远超其父。其登基后,先平史氏叛乱,再慑渤海、倭国,如今又剑指西域大食…其志恐不在小!”吉备真备语气沉重,“麟德殿所见龙鳞铁卫,绝非虚言!其甲胄之精良,士卒之悍勇,非我倭国武士所能敌!贸然与之冲突,恐招致白江口之祸重演!”
藤原不比等白发苍苍,但眼神依旧锐利,他缓缓道:“清河信中亦言,李琰深不可测。其对我倭国,表面安抚,实则戒心深重。此次派来的‘留学生’,名为学习百工海务,其中必有精通刺探之辈!道镜和尚那边,对此有何反应?”
一名藤原氏家臣低声道:“道镜和尚极为不满,称此乃大唐对我神国之窥探。他暗中指使其控制的僧兵和部分地方豪族,对安置‘留学生’的寺院和工坊多加刁难,甚至散布谣言,称留学生为‘唐谍’,意图窃取我国神器,污秽神国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