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靖翔 作品

第228章 陌刀斩酋(第2页)

“该死!”扎伊德看着城头那依旧在奋战的身影,听着远方隐隐传来的、如同闷雷般的马蹄声,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他知道,攻下拓折城的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了!再打下去,一旦被高仙芝的精锐骑兵从侧翼或背后冲击,后果不堪设想!

“吹号!收兵——!退守营垒——!”扎伊德几乎是咬着牙下达了命令。刺耳的收兵号角响起,正攀附在云梯上、在城头与守军惨烈搏杀的大食士兵如蒙大赦,如同潮水般退了下去,留下了满地狼藉的尸体和哀嚎的伤兵。

城头上,精疲力竭的守军看着如潮退去的大食兵,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退了!大食狗退了——!”

“援军!是安西的援军到了——!”

“大唐万胜——!公主万福——!”

赵骁拄着横刀,大口喘着粗气,看着退去的大食军,又望向东南方烟尘腾起的方向,布满血污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查拉维靠在残破的女墙上,紫色的斗篷上沾满了血污和尘土,她望着欢呼的人群,望着身边浴血的将士,再望向远方那越来越近的唐军旌旗,泪水混合着脸上的污迹悄然滑落。她知道,拓折城…暂时守住了!反抗的火种…没有熄灭!

**长安·太极宫·甘露殿**

李琰端坐御案之后,神情看似平静,但紧握着朱笔的手指关节却微微发白。案头放着两份刚刚送达的八百里加急军报,一份来自东北苏定方,一份来自西域安西都护府。他尚未拆阅,但胸口佩戴玉璧的位置,那股萦绕不去的温热感,以及玉璧本身那微弱却持续的“嗡鸣”,在今日清晨时分,如同退潮般,悄然平息了。

这突如其来的平静,反而让李琰的心提了起来。是尘埃落定?还是…最坏的结果已经发生?

他深吸一口气,首先拿起了来自东北的军报。火漆封印完好。他拆开,苏定方那刚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

“臣定方谨奏陛下:天佑大唐,赖陛下洪福,三军效命!逆酋史朝义,已于室韦地界伏诛!臣亲斩其首级,尸身亦已妥善收殓,不日将押解回京献阙!随行逆党百余人,顽抗者尽诛,余者皆降!室韦乌罗护部小酋乌素骨啜,慑于天威,已率部归降,并承诺约束部众,永不敢犯!东北余孽已清,渤海震怖,边境暂安!唯史逆首级传送需时,恳请陛下宽限数日。臣定方顿首再拜!”

“好!”李琰猛地一拍御案,脸上终于露出了畅快的笑容!史朝义授首!东北最大的隐患彻底拔除!苏定方老当益壮,不负朕望!他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玉璧感应的平息,果然印证了此处的成功!

他放下东北军报,带着轻松了不少的心情,又拿起了来自西域的军报。封印同样完好。拆开,是高仙芝那飞扬跳脱、却字字杀伐的笔迹:

“臣仙芝急奏陛下:臣奉旨昼夜兼程,幸不辱命!于拓折城岌岌可危之际,率五千精骑突至!大食贼酋扎伊德,慑我兵锋,仓皇退兵,龟缩营垒!拓折城得以保全!查拉维公主安然无恙,赵校尉轻伤无碍!康拂耽延感泣涕零,誓死效忠!此战,拓折城军民浴血奋战,伤亡颇重,然士气未堕!臣已与赵校尉合兵,加固城防,整军备战!扎伊德新败,然其主力尚存,必不甘心!臣料其或将求援,或寻机再战!恳请陛下速调粮秣军械,增派援兵!臣当与贼周旋到底,必保石国不失!扬我大唐天威!高仙芝顿首急报!”

“好!好!好!”李琰连赞三声,心中豪情激荡!拓折城守住了!查拉维和赵骁没事!高仙芝来得及时!西域这盘棋,不仅没输,反而因这场血战,让石国更加死心塌地绑在了大唐的战车上!玉璧的预警,在此处也得到了完美的回应——危机解除!

“婉儿!云儿!”李琰心情大好,朗声唤道。

上官婉儿和阿史那云闻声而入。上官婉儿看到李琰脸上的笑容,心中已猜到了几分。阿史那云则直接问道:“陛下,是不是有好消息?史朝义那狗贼抓住了?拓折城守住了?”

“哈哈哈!”李琰大笑,将两份军报递给她们,“苏定方不负朕望,已斩史朝义于室韦地界!高仙芝及时赶到,拓折城转危为安!大食贼酋扎伊德,已如丧家之犬!”

“太好了!”阿史那云兴奋地跳了起来,英气的脸庞上满是光彩,“我就知道!陛下洪福齐天!苏老将军和高将军都是好样的!赵校尉和波斯公主也没事,真是太好了!”

上官婉儿仔细看完军报,秀美的脸上也露出由衷的笑容:“恭喜陛下!东北叛逆彻底肃清,西域门户得以稳固!此乃双喜临门!足见陛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此乃前线将士用命,三军效死之功!”李琰心情愉悦,但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婉儿,立刻拟旨!”

“第一,明发天下!昭告逆酋史朝义伏诛!其首级传至长安后,悬于西市示众三日,再传首九边!以儆效尤!厚赏苏定方及有功将士!抚恤阵亡士卒家属!”

“第二,加急传旨安西都护府!擢升高仙芝为安西副都护,总领拓折城防务及对石国诸事!命其全权负责,务必顶住大食后续反扑!所需粮秣军械,由陇右道、河西道全力筹措,星夜运往安西!另,以朕的名义,嘉奖拓折城全体守城军民!赐康拂耽延绢帛五千匹,金器三百件,加封其子为‘大唐石国都督府长史’!赐查拉维公主明珠十斛,锦缎百匹!擢升赵骁为昭武校尉,实授龙鳞营都尉!”

“第三,”李琰目光转向东北,“传旨苏定方!命其将史朝义尸身就地焚化,挫骨扬灰!首级按旨处置!大军可徐徐撤回营州,留一部精锐驻守边境,继续震慑渤海!另,代朕申饬渤海王大钦茂!斥其首鼠两端,包庇逆贼(虽未证实,但需敲打)!念其最终未敢公然助逆,且献‘贡马千匹、人参千斤’以赎其罪,此次姑且记下!若再有异心…新账旧账,一并清算!”

李琰的旨意条理清晰,赏罚分明,恩威并施。既最大程度宣扬了胜利,震慑了四方尤其是渤海和可能存异心的羁縻州府,又给予浴血奋战的将士和盟友以丰厚的回报和坚实的支持,同时不忘敲打心怀鬼胎者。

“臣妾(婉儿)\/臣妾(云儿)遵旨!”两人齐声应道。

“陛下,”阿史那云想起什么,眼睛亮晶晶地说,“赵校尉升官了,龙鳞甲又立了大功!咱们将作监是不是该多招点工匠,再开几个炉子?这次拓折城血战,肯定又报废了不少甲片!”

李琰看着她那对军械无比热衷的样子,忍俊不禁:“好!阎立德前日还上奏说产量已稳定提升。云儿,这事就交给你去盯着,和阎大匠商量着办!务必要让更多的将士,穿上这保命的甲胄!”

“包在我身上!”阿史那云拍着胸脯,得意洋洋。

上官婉儿看着这一幕,嘴角也泛起温柔的笑意。她轻声道:“陛下,倭国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已于昨日启程归国。临行前,藤原清河再次恳请觐见,言辞极其恭顺惶恐,献上重礼,并保证倭国永为大唐‘不侵不叛之臣’。观其神色,麟德殿之威,已深植其心。”

“嗯。”李琰淡淡点头,目光深邃,“倭人畏威而不怀德,其性如狐。震慑一时易,慑服一世难。传旨登州、莱州水师,加强海防巡逻,密切监视倭国海船动向。另外,让鸿胪寺挑选一批‘精于百工、通晓海务’的‘留学生’,随下一批遣唐使船前往倭国。名为学习交流,实为…观察其山川地理、城防武备、民情动向。”这是光明正大的“技术交流”掩护下的情报收集。

“陛下深谋远虑,臣妾佩服。”上官婉儿心领神会。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捧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散发着淡淡海腥味的卷轴,小心翼翼地呈上:“启禀陛下,明州市舶使八百里加急密奏,并呈上一份…海图。”

“海图?”李琰心中一动。他接过卷轴,解开油布。里面是一份绘制在坚韧羊皮上的地图。图上山川岛屿的线条略显粗犷,但大致方位清晰。最引人注目的是,图中清晰地标注了一条从明州出发,沿东南海岸线南下,穿过一片星罗棋布的群岛,继续向南延伸,最终指向一个被特意用朱砂圈出、标注着“流求大岛”和更南方的“香料群岛”的航线!更令人惊异的是,在图的边缘空白处,还用细笔勾勒了几个奇形怪状的岛屿轮廓,旁边标注着几个模糊的字迹:“…传闻有巨岛,地热如汤,多金…疑为…瀛洲?”

绘制者显然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海商或探险者,图中还标注了洋流方向、季风时间、以及一些危险的暗礁区域。

“陛下,这是…”上官婉儿和阿史那云都好奇地凑过来看。

李琰的手指沿着那条南下的航线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香料群岛”和那模糊的“瀛洲”字样上。他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征服”的火焰。东北已定,西域鏖兵,而更广阔的舞台…在浩瀚的海洋!

“寰宇一统…岂能少了这万里波涛?”李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雄心,“传旨工部、将作监,还有明州市舶司!朕…要造能劈波斩浪、远航万里的…真正的艨艟巨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