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集:糖龙主题乐园(第2页)
第一辆过山车缓缓启动,游客的尖叫声和欢呼声顺着风飘过来。林小满看见坐在第一排的小女孩,手里举着一个迷你糖龙玩偶,脸上笑开了花。“那个玩偶,是我们请非遗传承人手工做的,每个都不一样。”林正明说,“等会儿你去‘糖心小铺’看看,还有用糖龙造型做的、冰淇淋,都是师傅们琢磨了好几个月的配方。”
中午的时候,乐园里已经挤满了人。林小满跟着父亲来到“沉浸式糖艺教室”,里面坐满了带着孩子的家长。穿汉服的老师正拿着熬好的糖液,教大家捏简单的糖龙尾巴。一个小男孩把糖块捏成了歪歪扭扭的形状,噘着嘴说:“老师,我做的龙尾巴不好看。”
老师蹲下来,拿着他的手一起调整:“没关系呀,你看这尾巴上的纹路,像不像海浪?咱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海浪龙’,多特别。”小男孩眼睛一下子亮了,又兴致勃勃地捏了起来。
林正明站在门口,看着教室里的场景,嘴角带着笑。“你小时候也这样,”他对林小满说,“第一次做糖龙,把龙头捏成了小鸭子,还哭着说再也不做了。后来怎么又喜欢上的?”
“因为你说,”林小满看着父亲的眼睛,慢慢说,“每个糖龙都有自己的故事,哪怕做得不完美,也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咱们家的糖龙手艺,不管怎么变,根都在这里。”
下午的时候,乐园里举办了“糖龙巡游”。十几个穿着糖龙造型服饰的演员,举着巨大的糖色龙灯,沿着主街慢慢走。演员们时不时停下来,和游客互动——教他们做简单的糖龙手势,或者递上一颗包装成龙形的糖果。林小满跟着巡游队伍走了一会儿,看见路边有个老奶奶,正拿着手机给巡游队伍拍照,嘴里念叨着:“这糖龙,和我小时候在庙会上看见的一模一样,没想到现在还能看到。”
巡游队伍走到“龙涎泉”项目附近时,突然传来一阵掌声。林小满抬头一看,是几个外国游客,正举着刚做好的迷你糖龙,对着工作人员竖大拇指。“他们说,”旁边的翻译笑着解释,“从来没见过用糖做的龙,觉得特别神奇,还问能不能多学几天。”
“当然能,”林正明走过去,递给外国游客一本中英双语的糖龙制作手册,“我们乐园每个月都有‘糖龙大师课’,邀请非遗传承人来讲课,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喜欢,都能来学。”
夕阳西下的时候,林小满和父亲站在乐园的最高点——“望龙台”。从这里往下看,整个乐园被笼罩在金色的霞光里,糖龙造型的过山车还在轨道上穿梭,“糖艺工坊”的窗户里透出暖黄的光,游客们的笑声和欢呼声顺着风飘上来,和空气里的焦糖香混在一起。
“爸,你看,”林小满指着远处,“那边还有人在排队做糖龙体验。”
林正明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小的糖龙,是用传统手法做的,龙身上刻着一个“林”字。“这是我给你做的,”他把糖龙递给林小满,“以前总担心,这手艺到了你这代就断了。现在看到这乐园,看到这么多人喜欢糖龙,我放心了。”
林小满握着手里的糖龙,糖的甜味慢慢在嘴里散开,像小时候的味道。她看着父亲眼角的皱纹,突然明白,父亲要建的不只是一个乐园,而是一个能让糖龙手艺“活”下去的地方——在这里,老匠人可以守住传承,年轻人可以找到创新,游客可以感受魅力,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能在甜香里,触摸到那根熬了几百年的文化脉络。
晚风轻轻吹过,望龙台上的糖色风铃叮当作响。林小满抬头看向天空,晚霞像一条巨大的糖龙,在天边舒展着身体。她知道,从今天起,这条“糖龙”会带着祖辈的手艺,带着父亲的期盼,在这座海边的城市里,一直“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