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集:《跨学科研究中心》(第2页)
亚瑟爵士抱着双臂站在一旁:“看来你们的星辰大海,撞上了现实的暗礁。”林砚秋让王薇调出原始数据,发现系统误将老人手腕里的弹片震动当成了异常脉象。
那天深夜,研究院的灯全亮着。李默在传感器里加入金属屏蔽层,王薇改写算法时,龙阿公坐在角落编草绳。“脉诊要望闻问切,”老人突然开口,“光靠摸不行,还得看他眼睛红不红,听他喘气粗不粗。”
林砚秋猛地抬头:“阿公是说,要加入多模态数据?”她抓起电话打给中医科学院,“我要所有苗医诊断相关的舌诊、面诊数据库,对,包括气色描述。”
当系统再次测试时,琼斯教授的诊断结果终于稳定在“寒症”。屏幕右侧弹出的,还有龙阿公补录的视频:“这种脉像冻僵的蛇,看着吓人,其实只要用艾叶煮水泡脚。”
四、银镯子与数据流
联合国传统医学论坛上,“阿脉”系统成了最受争议的展品。当非洲草药师的脉象被输入系统,诊断结果弹出“与苗医‘瘴气症’吻合”时,台下响起嘘声。
“这是文化掠夺!”印度代表拍案而起,“你们偷走了我们的阿育吠陀!”
林砚秋没说话,只是调出后台数据。屏幕上,苗医的“三本论”与现代解剖学的对应图谱缓缓展开:“我们做的不是替代,是桥接。”她播放肯尼亚义诊视频,龙阿公用当地的马钱子替代苗药,Ai系统实时调整诊断参数,“这120种共通草药,是人类对抗疾病的共同记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论坛茶歇时,亚瑟爵士把玩着龙阿公送的银镯子。“这上面的花纹,和你们传感器的电极排布很像。”他突然道,“下周皇家医学院有个罕见病研讨会,带‘阿脉’来试试?” 在那次会议上,“阿脉”系统通过脉象变化,提前三个月预测出一位患者的多发性硬化症。当mri结果出来时,全场鸦雀无声。
五、没有边界的星辰
研究院周年庆那天,龙阿公的孙女阿依带着苗寨的孩子们参观。12岁的阿木戴上vr眼镜,瞬间“穿越”到古代苗医问诊场景,当他伸手触碰虚拟脉枕,现实中的传感器同步亮起。
“爷爷,”阿木摘下眼镜,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你唱的歌,变成星星了。”
林砚秋站在落地窗前,看着亚瑟爵士向龙阿公请教脉法,李默的传感器生产线正在灌装带着苗药香气的耦合剂。手机震动,是nAsA发来的邮件,问能否用“阿脉”系统监测宇航员失重状态下的脉象变化。
“林主任,”王薇举着最新报告跑过来,“系统对早期糖尿病的识别准确率,超过了现有生化检测。”
林砚秋望向墙上的标语——“这里没有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只有解决问题的初心”。阳光穿过玻璃,将这句话投射在龙阿公正在绘制的新脉位图上,那些朱砂点与传感器的电极,在地面拼出了整个星空。
当第一批“阿脉”终端发往非洲惠民站时,每个设备都预装了龙阿公的歌诀。在马拉维的茅草屋里,当地医师按着传感器,听着手机里传来的苗语吟唱,为疟疾患者摸脉的手,第一次如此坚定。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医圣传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