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佛之智慧(第2页)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的智力 。
精通禅定次第,从初禅到阿罗汉果的解脱境界,以及等持、等至等禅定状态。
循序渐进。
四,知——诸根胜劣的智力 。
了解众生根性优劣,包括声闻、缘觉、菩萨等不同种性,以及无性(一禅提)的特殊根性。
了了分明,无有遗漏。
五,知——种种解的智力 。
清楚洞察众生各种欲望,如贪、嗔、痴等不同层次的乐欲。
乐欲,每贪一层,修行的灵力便减少一分。
贪欲心重的人,修行无有归路。
六,知——种种界的智力 。
这是指,辨识世间众生的种性差别(如三乘五性)及行随眠等境界差异。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因此,每一个人的悟性不一样。
七,知——一切至处道的智力 。
意思是说,知晓有漏道(如人、天、阿修罗)与无漏道(涅盘)的终极目标及修行路径。
每一种境界的目标,都会有修行的路经。
就像几何题,都有解法。
更像是英语单词,都有规律性。
八,知——天眼无碍的智力 。
意思是说,以清净天眼观照众生生死业缘,洞悉一切善恶因果。
宇宙乾坤,一握在手。
九,知——宿命无漏的智力 。
这话说的是,了解众生从一劫至百千万劫的宿世业缘,包括生死、饮食、苦乐等细节。
这就是神通。
指宿命无漏的神通。
十,知——永断习气的智力 。
这话说的是,证得诸漏已尽,彻底断除烦恼习气,达到涅盘境界。
这就是佛的最高明之处!
一件事,如果经过千辛万苦而成功了。可是,隔不多久,又一本返源地退到原来的位置。
这样子的修行,还不得让人上吊啊!
因此,佛的智慧就体现出来了。修行的人,紧跟佛的脚步,是永远不可能退回到原来的位置的!
以上佛的十力的意思总结为 :佛的十力体现了佛陀对因果的业报、禅定、根性等核心佛教教义的全面洞察,是证悟佛果的重要智慧。
修行的人,虽然喜欢修行着五根,却是喜欢追随着佛的十种特殊的智慧而行。
这样子的修行,就是菩萨的行为与做法。
虽行七觉分,而分别佛之智慧。是菩萨行;
七觉分是什么意思?
七觉分属于佛教修行的方法之一。
七觉分是佛教修行的核心内容之一,属于“三十七道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含义如下:
七觉分包含七种修行觉察,分别是:
一,择法觉分 :以智慧判别真伪,明辨佛法教义 。
如舍利弗般,智慧明眼。
二,精进觉分 :通过不懈努力修持佛法,培养持戒与实践。
如须菩提般,精进不懈。
三,喜觉分 :行善积累功德,从而生起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如耶输陀罗般,毅然决然地投入修行。
四,轻安觉分 :断除身心沉重的烦恼,达到安适自在的境界。
如禅宗二祖慧可般,心安道成。
五,念觉分 :忆念佛法时保持专注,不致遗忘修行目标。
不散乱,不贪着。
六,定觉分 :心专注于一境(如佛法、禅定),达到心无散乱。
心无散乱万法成。
七,舍觉分 :舍弃一切分别心,平等观照世间万象。
乱花渐欲迷人眼。
去除分别道果成。
这七觉分的修行目标为:
七觉分通过逐步培养这七种觉察,帮助修行者从初学者向高级阶段过渡,最终实现解脱与觉悟。
这样子的修行,就是菩萨的行为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