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寂静 作品

第256章 贪嗔痴,三毒本自造;灾祸多,唯因自招感

第二百五十六章:贪嗔痴,三毒本自造;灾祸多,唯因自招感诗曰:

真如本性本体具,

尘劳杂染清心去。

大圆镜智何所得?

问却自心真心据。

现时代人们有一个心照不宣的“通病”。就是忘性病。

不信,问问有多少人出门忘带钥匙,连自己家门都进不了。

所以就连那些做开锁匠的都能买房买车也就不奇怪了。

现时代是快节奏时代,故每一个人都记不住那么多事,忘性大。

因为人们的心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啊,哪能事事记清时时掂念,否则都被前进的事物给淘汰。

很多人不用等到年老,就提前得“年轻痴呆症”。

有者男性,脑子考虑别的事了,如厕出来后连裤带前门的拉链都忘记了没拉完整,自个还不知晓,招摇过市。

有辱斯文,成何体统?!

有者女性,不是忘了穿上内裤就是忘了穿上文胸,还唾沫星子乱飞地跟人说话。

整个菜市场与广场舞都少不了她。只差袒胸露乳了。

这忘性!

一个人连自身最基本的形象素质都忘记修饰好,这个人还能成就大事吗?

那么其它方面的事就更加会丢三拉四。

而一个人修行到一定程度,能达到不忘不愚,是最表面上的功夫。

心清静,能生一切智慧。

心清静,能离一切恐惧与忧愁。

心清静,能生无限力量。

心清静,能探到事物本质。

心清静,能成就金刚体。

所以密宗称大圆镜智为金刚智!

大圆镜智是佛教的法相宗的四种智之一。

法相宗的哪四种智?

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大圆镜智乃人之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就是佛教常说的“一心”,一心在佛教里有许多名字:

真如、自性、法身、实相、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

真如自性,这是每一个人本来就具有的,不是从外而得的,这就得要花修行功夫而证得了。

古人能证,今人亦能证。

只要肯下功夫!

如果从来都没有人能够证得,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个叫作“真如自性”的名词了。

所谓存在就是合理的。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把此无漏智譬喻为大圆镜智,张碧柳除了五体投地的佩服之外,对周边墙上的大圆镜愈加百看不厌。

张碧柳拿起棉布把四周墙上的镜子仔仔细细地擦了个遍。

她呵了口气在镜子上,照了照。

如此反复,百灵在大圆镜面前,擦了又照,照了再擦。

对大圆镜爱不释手。

张碧柳喜欢擦镜子,爱好搞卫生。

四处亮亮堂堂,不光招揽客人,最主要的是自己看着舒服。

干净,是一种享受。

干净,能让自身更精神。干净,使人身心愉悦,能美容养颜,延年益寿。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最得利的是自己。

反之,倘若做的是不好的事,最遭殃受累的也是自己。

比如,那些罪犯。

张碧柳抿了抿嘴,惯例地收起微笑,她抬眼望去,马路两旁种植的一种名称为“乐昌含笑”的观赏树,此时都不含笑了,焉头耷脑的,密密的树叶整体罢工,齐齐卷成了一个个的小叶筒,热得没有力气伸展开来了!

这么热,如此多树叶所挥发的水分,这观赏树哪供应得来,没被旱死就不错了。

也不知道那些为花草树木洒水的洒水工人哪去了,平时倒是没事就听见那些洒水工开着一辆洒水车,车上一年四季都放着那首歌名叫《小草》的歌,到处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