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黄翅鱼的朱伯瑜 作品

第455章 钢铁巨兽的诞生

“第一工业园区”的牌子,是用一整块废弃的坦克侧装甲板做的,上面的字是王大彪拿焊枪亲手燎出来的,歪歪扭扭,透着一股子蛮不讲理的劲儿。

这股劲儿,此刻正充斥在王大彪的每一根血管里。

“大帅,俺不是来诉苦的,俺是来请战的!”王大彪一巴掌拍在会议室的桌子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可您看看俺手底下那叫啥玩意儿?‘第一装甲师’,好听!可那些从东岛小鬼子手里缴来的‘小豆丁’,跑起来叮当乱响,炮弹打出去跟放屁似的,软绵绵!还有咱们自己造的那些‘铁王八’,开出去都得先拜拜关二爷,生怕半道上散了架!”

他指着窗外正在回炉的坦克残骸,嗓门震天响:“俺们用这堆破烂,把朱可夫斯基那王八蛋给埋了!可下回呢?下回再来个元帅,俺们拿啥埋?拿兄弟们的命去填吗?”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陈博文博士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反射着窗外炼钢炉的火光,他没反驳王大彪的土匪逻辑,因为王大彪说的是事实。胜利的代价,是几乎被打残的装甲力量。

林好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画着圈。他胃里不疼了,因为被另一种更深沉的焦虑所取代。钱,他有了。资源,在源源不断地运来。但能把这些东西变成战斗力的,只有时间和技术。

“我需要一种新坦克。”林好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它要……嗯,首先,要结实。”

他想了想,脑子里闪过一些模糊的游戏画面和纪录片片段,随手拿起一支铅笔,在一张废纸上画了一个极其粗糙的轮廓。一个方方正正的车体,一个同样方正的炮塔,一根不成比例的、又粗又长的炮管。

“要像块石头,不,像座山。别人打过来,得能扛住。”他指着图纸上歪斜的线条,“这儿,这儿,都给我用最厚的钢板。什么狗屁的流线型,老子不要好看,就要厚!”

陈博文凑过来看了一眼,眼角抽搐了一下。这根本不是设计图,这是一个儿童的涂鸦。

“其次,要劲儿大。”林好继续道,“炮弹出去,不用打得特别准,但动静一定要大。最好是一炮下去,能把人连带着胆子一起轰碎。”

“最后……”林好看着自己画的那个丑陋的怪物,自己都觉得有点好笑,“它得看着就像是咱们造的。得有一股子……土匪的王霸之气。”

陈博文博士几乎想把图纸揉了。这算什么设计指标?结实?劲大?还有王霸之气?这是科学吗?这是玄学!

然而,当林好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时,陈博文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张涂鸦,如同接下了一道神谕。“……我尽力。”

三天后,在工业园区最深处,戒备森严的“零号车间”里,陈博文和德民工程师汉斯,以及一群新招募来的技术人员,正围着一个钢铁巨怪,集体怀疑人生。

这东西,就是根据林好的“涂鸦”和“王霸之气”理论造出来的。

它被命名为“猛犸”。

它太大了,光是车体就比寻常坦克高出一半,像一头蹲伏的钢铁巨兽。它的装甲,完美贯彻了林好“就要厚”的指示。陈博文团队在资源和技术的限制下,被林好的“土味黑科技”引导着,创造出了一种匪夷所思的“三合板”式复合装甲——内外两层是四十毫米厚的轧制钢板,中间夹着一层用高压压实、浸泡过特殊树脂的枕木。总厚度超过两百毫米。

汉斯在检查焊缝时,表情痛苦得像是便秘了半个月。那焊缝粗大、丑陋,像一条条蜈蚣趴在钢板上,毫无德意志工业的美感。但当他用锤子敲击时,那沉闷而坚实的回响告诉他,这东西……硬得不像话。

它的动力,更加不科学。他们根本造不出合格的v-12坦克发动机。最终,在林好“火车头不也能跑吗”的启发下,他们丧心病狂地将一台缴获的重型窄轨蒸汽机车,硬生生改成了柴油动力,然后塞进了“猛犸”的后半截。这台巨大的柴油机能提供恐怖的扭矩,但启动时的动静,跟地震没什么两样。

最让陈博文崩溃的是它的武器。一门122毫米口径的滑膛炮。因为精密膛线技术不过关,他们干脆放弃了,直接做成滑膛。这导致它发射的炮弹根本没有自旋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又设计出一种带着尾翼的、像巨型飞镖一样的炮弹。这门炮在五十米外的精度都随缘,但它的炮弹装药量,是同口径炮弹的一点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