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蓝天野 作品

陵门不启,(第2页)

远处的骊山传来几声闷响,像是山体内部在震动。赵教授脸色发白,却仍强撑着:“巧合!这只是正常的地质活动!”

“是不是巧合,去看看就知道。”梁平抓起背包往骊山方向跑,“山腰有处唐代修建的镇陵寺,寺里的石碑刻着‘秦陵启,山河泣’,那是古人留下的警示!”

众人跟着他跑到镇陵寺遗址,果然见残破的石碑上刻着模糊的字迹,而石碑前的香炉里,三炷香竟无风自断,断口整整齐齐,像被无形的手折断。更诡异的是,寺旁的山泉突然变得浑浊,涌出的水流带着淡淡的血腥味。

“这不可能……”赵教授瘫坐在石碑旁,看着手中的地质勘探报告,上面显示主墓室周围的土壤中含有异常高的汞含量,且磁场极不稳定,“难道真的有……”

“不是鬼神,是能量。”梁平蹲在他身边,声音平静下来,“战国连年征战,多少冤魂死在秦王的铁骑下?他把这些怨念封在陵中,以为能保江山永固,却不知怨念越积越深,成了无形的能量场。韩衡用星魄设下心镇,不是为了守护陵墓,是为了困住这股能量,不让它祸乱人间。”

他指着石碑上的刻痕:“古人早就发现了,秦陵不是用来挖掘的,是用来警示的。警示后人,战争留下的创伤不会随时间消散,贪婪和杀戮的怨念,能让山河变色。”

乌云渐渐散去,阳光重新落在营地上。钻探机旁的暗红色液体已消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赵教授看着手中断裂的钻头,又看看梁平胸口的星纹印记,终于叹了口气:“撤队吧。”

队员们沉默地收起设备,没有人再提挖掘的事。梁平站在骊山脚下,望着那片沉寂的土地,掌心的玉佩微微发烫。他知道,自己守住的不是一座皇陵,是韩衡用三千年执念守护的安宁,是明玥在桃叶渡等待的人间烟火。

后来,考古队发布公告,以“保护文化遗产完整性”为由暂停秦陵挖掘。有人说梁平阻止了一次重大考古发现,有人骂他迷信糊涂,但他从不解释。

再回桃叶渡时,老槐树下的玉佩仍在轻响。白发老妪递给他一碗粟米粥:“韩先生说过,有些历史需要深埋,不是为了遗忘,是为了不再重复。”

梁平望着田埂上追逐蝴蝶的孩童,忽然明白,所谓“挖不得”,不是怕惊扰亡灵,不是怕机关暗器,是怕我们忘了乱世的痛,忘了那些用生命换来安宁的人。秦陵最好的结局,不是被打开供人参观,而是永远沉寂在地下,像一座沉默的墓碑,提醒着每一个人:

和平易碎,人心当惜。那些不该被挖出的,从来不是文物,是藏在历史尘埃里的,未凉的血与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