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蓝天野 作品

前路有方向,心中有底气

一路向东,战火的痕迹渐渐清晰起来。

刚过函谷关,就见路边躺着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面黄肌瘦,怀里揣着干瘪的野菜团子,眼神空洞地望着往来的行人。明玥忍不住从行囊里掏出几块干粮递过去,流民们立刻争抢起来,嘴里发出含混的道谢声。

“这是刚从韩魏边境逃过来的。”韩衡站在她身边,望着那些流民的背影,声音沉了几分,“前几日听闻韩魏又在浊泽一带开战,百姓为了躲兵祸,只能往秦国这边跑。”

明玥看着他们踉跄离去的背影,心里沉甸甸的:“好好的家园,怎么就成了这样?”

韩衡没说话,只是牵着她的手继续往前走。越往东走,景象越发触目惊心。曾经的良田成了荒地,田埂上还留着车轮碾过的深痕;村口的老槐树被拦腰砍断,断口处焦黑一片,像是被战火燎过;偶尔路过废弃的村落,残垣断壁间长满了野草,只有风吹过空荡的窗棂,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在哭诉。

一日傍晚,他们在一座破庙里歇脚。刚生起火堆,就有几个逃难的妇人带着孩子躲进来避雨。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破碗,见了韩衡和明玥,怯生生地往母亲身后缩。

韩衡将刚烤热的饼子分了些给她们,一个抱着幼子的妇人接过饼子,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多谢先生……我们从平阳逃出来的,兵爷们烧了村子,男人都被拉去当兵了,就剩下我们这些女人孩子……”

明玥听着她哽咽的哭诉,眼眶也红了。她帮着妇人给孩子擦脸,那孩子的脸颊冻得通红,手上满是裂口,却懂事地把手里的饼子先递到母亲嘴边。

韩衡坐在火堆旁,默默添着柴火。火光映在他脸上,看不清神情,只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卦签箱的边角。明玥知道,他心里不好受。他曾在朝堂上为列国纷争筹谋,可此刻亲眼看见战火下百姓的疾苦,那些冰冷的权谋算计,都变成了眼前活生生的苦难。

夜里,雨声淅淅沥沥。破庙里的妇人孩子都睡熟了,明玥却见韩衡悄悄起身,走到庙门口望着外面的雨夜。她走过去,听见他低声自语:“星象上说,东方有兵戈之气,迁延数年不散……可这星辰流转的道理,百姓不懂,他们只知道,能活下去就好。”

他转头看向明玥,眼里带着她从未见过的沉重:“以前在观星台推算国运,看到的是星轨移位、吉凶祸福,觉得霸业兴衰自有定数。可走了这一路才明白,所谓国运,说到底是百姓的性命。战火一动,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孩子没了爹娘……”

明玥握住他微凉的手,轻声道:“所以你才想离开朝堂,对吗?不想再用星象去算计战争,只想为他们算一算安稳日子。”

韩衡点头,将她的手攥得更紧:“你看那妇人怀里的孩子,他不需要知道什么紫微垣、破军星,他只需要一个能吃饱穿暖的家。往后我们走江湖,多为这些百姓算一算收成,看一看前路,哪怕只能让他们心里多一分安稳,也算没白学这观星卜卦的本事。”

雨声渐小,天边露出一丝微光。韩衡望着远方,忽然笑了笑:“等天下太平了,我们就回到咸阳城外的山里,盖间小屋。我教你观星,你教我种庄稼,再也不管什么列国纷争,只守着我们的小日子,好不好?”

明玥靠在他肩上,听着他温热的呼吸,轻声应道:“好。”

战火或许还在蔓延,但只要心里装着这些苦难,装着对安宁的期许,脚下的路就永远不会走偏。就像这破庙里的火光,哪怕微弱,也总能照亮一点前行的方向。

破庙外的雨停了,晨光透过残损的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韩衡见妇人们正收拾行囊,脸上满是茫然,不知该往何处去,便主动走上前,将卦签箱放在石台上打开。

“我会些卜算之术,不算前程富贵,只算生路安稳。”他声音温和,目光扫过众人憔悴的脸,“你们若信得过我,我便为大家指一条路。”

抱着幼子的妇人眼睛一亮,立刻拉着其他几人围过来:“先生真能算出生路?我们听您的!”

韩衡取出几枚铜钱,在掌心摇了摇,又望向门外的天色,沉声道:“往东南走,过了泗水,有片叫‘桃叶渡’的河谷。那里依山傍水,远离列国边境,历年战火都烧不到那里。”

他从行囊里翻出纸笔,凭着记忆画出简易的路线图:“沿着这条河走,见一片野生桃林就拐进去,林子里有废弃的村落遗址,石头垒的屋基还在,修修补补就能住人。河谷两岸的土地肥沃,水流也稳,适合种粟米和豆子,哪怕只种一季,也够一家人糊口。”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颤声问:“若是战火追过来怎么办?我们这些老弱妇孺,哪跑得过兵爷们?”

“桃叶渡有处天然的溶洞,在半山腰的石壁上,洞口被藤蔓挡着,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韩衡在图上标出溶洞的位置,“你们去了先把洞清理出来,备些干柴和水。万一真有兵马来,大人带着孩子躲进洞里,把牲畜赶到后山的密林里,洞口用藤蔓遮好,不出声就不会被发现。”

他又看向那几个带着孩子的妇人:“路上遇到城镇别停留,只在偏僻的村落换些干粮。尽量走山路,避开官道,夜里找废弃的房屋歇脚,记得在门口撒些草木灰——若有陌生人来过,脚印会留在灰上,能提前提防。”

“还有,”韩衡从包袱里拿出一小包种子,递给最年长的妇人,“这是耐旱的荞麦种,你们带上。到了桃叶渡,先把种子种下,用河水浇灌,不出三个月就能收获。老人孩子留在村里守着,年轻些的去附近山林采些草药和野果,换些盐和布,日子能慢慢缓过来。”

众人听得入了神,手里的路线图被攥得紧紧的,脸上的茫然渐渐被希望取代。抱着孩子的妇人抹了把泪,对着韩衡深深一拜:“先生这哪是卜算,是给我们指了条活路啊!我们这辈子都记着您的恩情!”

韩衡扶起她,又叮嘱道:“路上务必结伴而行,互相照应。遇到难处就看看天上的北斗星,它永远指着北方,你们只要朝着东南走,别偏离方向,定能走到桃叶渡。”

等众人千恩万谢地离开,明玥走到他身边,见他正将剩下的干粮和草药都塞进她们的行囊,忍不住问:“你怎么知道桃叶渡?真的那么安全吗?”

韩衡望着她们远去的背影,轻声道:“以前帮秦王整理列国舆图时,见过那里的记载。说是早年有隐士在河谷定居,远离纷争,百余年都没被战火波及。至于安不安全……”他顿了顿,语气坚定,“至少比在这战火路上漂泊强。我能做的不多,只能给他们指一个方向,一份念想。”

阳光渐渐暖起来,照在卦签箱上,铜铃在风里轻轻摇晃。明玥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忽然明白他为何放弃朝堂的权谋——比起在星象图上推演兴衰,他更想让这些被战火碾碎家园的人,真真切切地握住一点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