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豆腐皮儿的林天冰 作品

第536章 天冰昏迷后的决定(第2页)

"驾!"杨路途一声令下,马车开始缓缓前行。

车轮碾过乡间土路,发出吱呀的声响。三丫头从袖中取出一方绣着冰梅的手帕,轻轻擦拭杨天冰额头的虚汗。

"天冰姐姐,您怎么会忘记师傅呢?"三丫头凑到杨天冰耳边低语,声音轻得只有她们二人能听见,"既然你有神,我相信神必使你梦中再次见到从前的事。"

杨天冰似乎是受惊吓而睡着了,只有均匀的呼吸声。三丫头猜想,杨天冰一定是遇见什么事情,忘了从前一切有关师傅月小八的事情。

马车行至半路,林间突然传来"嗖"的一声破空之音。三丫头眼神一凛,迅速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钱,在车壁上轻叩三下。这是她和师父约定的暗号。

杨路途果然回头掀开车帘,满脸警惕:"怎么回事?"

"好像是只野兔窜过去了。"三丫头怯生生地回答,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

杨路途狐疑地扫视车厢,目光在杨天冰身上停留片刻,见她依然毫无反应,这才放下心来。"别大惊小怪的,"他皱眉道,"中午前必须赶到青溪村,我还有其他要事处理。"

车帘再次落下,三丫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她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纸包,将里面的粉末撒在车厢角落。粉末遇空气即化,无色无味,却能让人昏昏欲睡。这是师父月小八特制的"梦魂散",足够让杨路途在接下来的路程中精神恍惚。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马车外的杨路途就开始频频打哈欠。三丫头看准时机,轻轻推开马车后窗,身形如燕般掠出,几个起落便消失在密林深处。

林间小径尽头,一位戴鹰形面具的人负手而立。他身着粗布麻衣,面容却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一双眼睛明亮如星,正是隐居在月家寨3个月的月小八。

"师父!"三丫头飞奔过去,在年轻人面前单膝跪地,"徒儿幸不辱命。"

月小八伸手扶起爱徒,眼中闪过欣慰之色:"起来吧,跟为师说说情况。"

"杨路途已经上钩了。"三丫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果然想利用师母的皇室血脉称帝。这些日子他四处联络旧部,暗中招兵买马,连龙袍都偷偷做好了。"

月小八冷笑一声:"十年了,这厮的野心倒是一点没变。"他望向远方,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当年他为了权势接近天冰,如今又想踩着天冰的血脉登上帝位,真是痴心妄想。"

三丫头好奇地问:"师父,您和天冰姐姐...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您愿意为她隐忍十年?又带着我们在月家寨隐居3个月呢"

月小八摇摇头,面具显得苍白无力了:"都等十年了,再等三年也无妨。等杨路途爬到最高处,我们再让他摔得粉身碎骨,那才叫痛快。"他转身拍了拍三丫头的肩,"至于往事...等一切结束后,为师再告诉你。"

三丫头乖巧地点头,没有继续追问。她知道师父心中藏着太多伤痛,那些秘密就像陈年的伤疤,揭开时必然鲜血淋漓。

"对了,"月小八突然问道,"天冰情况如何?"

"我已为姐姐把脉,脉象弱。平时受了惊吓引起的,至于她为什么受了惊吓就不得而知,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往事,她就是不能想起往事来着。但我已经在她面前讲过话。若真有神,神必使她想起从前和你的一些事情。"三丫头压低声音,"青溪村的神医桃花面不是喜欢喝姐姐的桃花醉吗?相信桃花面必会带姐姐治好。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

月小八眼中闪过一丝激动,随即又恢复平静:"对,很好。杨路途,天冰既选择你,那么自有她的道理。你负她那日,就是你九族命丧那日。"他抬头看了看天色,"走吧,我们该回京城了。既然杨路途想称帝,那我们不如助力一番,让他升到最高跌到最低,让他也尝尝什么叫痛苦的滋味。"

师徒二人沿着林间小路前行,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三丫头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马车远去的方向,心中已经开始期待杨路途从云端跌落时的表情。

"师父,我们接下来怎么做?"她小跑两步跟上月小八。

月小八神秘一笑:"先去见几位老朋友。杨路途以为朝中无人记得当年的真相,殊不知先帝临终前早有安排。"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青铜令牌,上面刻着繁复的龙纹,"这是先帝赐予的'希隐令',持此令者可调动隐藏在朝中的'希暗卫'。"

三丫头倒吸一口冷气。希暗卫是传说中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秘密组织,成员遍布朝野,个个身怀绝技。难怪师父这十年来如此镇定,原来早有准备。

"杨路途以为天冰嫁给她,就无人知晓他的阴谋,"月小八冷笑道,"却不知天冰早已通过你传递消息。这次回京,我们要让他知道,什么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远处传来马蹄声,一辆朴素的马车缓缓驶来。驾车的是个面容普通的汉子,见到月小八后恭敬地行礼:"大人,一切准备就绪。"

月小八点点头,带着三丫头上车。车厢内布置简单,却暗藏玄机。三丫头发现座位下藏着各种兵器,车壁夹层中则塞满了密信和药物。

"京城现在情况如何?"月小八问道。

驾车汉子压低声音:"杨路途的党羽已经控制了六部中的四部,禁军中也有他的人。最麻烦的是,他不知从哪得到了皇帝病重下诏书的线索,声称自己才是正统继承人。"

月小八嗤笑一声:"荒唐!皇帝还活着,怎可能这么早下诏书,怎会不公之于众?这必是他伪造的。"

"但朝中已有不少人开始动摇,"汉子担忧地说,"特别是那些当年参与过...那件事的人,都害怕真相败露,纷纷倒向杨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