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的风 作品

第303章 优势在我(第2页)

二战后,香港纺织业接过日本战败后经济瓦解包括纺织业重创的契机,本港趁机快速发展经济,由转口商埠变为以纺织加工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生产的出口城市。

同一时期,日本则在美国的帮助下开启了以半导体、家电、汽车为主导的工业发展道路。

在本港轻工业发展当中,其中制衣业则充当着最为重要的角色,而成衣产品出口一直在本港出口商品中又占首席位置,纺织成一家工业带领本港趋向工业化发展。

50年代末全盛时期的本港纺织和成衣产品出口额占比几近45%,后期虽有所下降,纺织及相关的制衣业也占到本港产品出口总额的30%以上。

所以说时势造英雄,广东顺德人罗鼎帮、潮汕人林佰信等在50年代进入香港纺织行业,站在了香港纺织、针织业的黄金发展时期,凭借着果敢和无比的勇气,开疆拓土,把生意做到了欧美,远销非洲。

林佰信在纺织业被称之为非洲王绝对是对他本人的美誉。

纺织及成品制衣行业妥妥的已是香港出口收益最大的行业。

60年代之后,在美国肯尼迪主政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开始担心,来自香港、新加坡、湾湾地区纺织业进口产品会导致本国纺织企业的破产,破产意味着失业率会增加,所以西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兴起。

美国政府带头推出了一项以配额制度限制成衣进口的政策。

但是,价格优势在我的新加坡、香港、中国湾湾地区依然是成衣价格的洼地。

70年代限制港岛纺织业进口政策是出台了,但没有卵用。

价格竞争优势没有限制住香港制衣业的发展,成衣出口促使香港在七十年代后成为亚太区世界成衣采购中心。

可以说年年订单满满,不单是中低端的成衣产品,高端纺织业也是慢慢的形成规模。

毕茂生、俞子峰自然的不会去追溯本港轻工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他俩只要知道一点,如今的达远贸易并不是孤军,道爷手上的三家集团公司,达远贸易只是其中一家。

那只被道爷放出去的吕春风,借用大陆内地话语,更是牛逼的不要不要的。

5000万美金投入日本房地产市场,愣是让他玩出了花样,买地后不停的抵押贷款,再买地建楼,还和日本本地银行、地产商一起搞预售楼花。

去年的5000万美金到了日本,吕春风的狗屎运爆棚,赶上日本的广场协议,日元说升值就升值,什么都不用干,到了今年直接升值超过25%,好吧,白赚1200多万美元。

自己也是看到港岛房地产前景大好才斥资购买了本部大楼,没想到招人嫉妒,四大纺织家族直接要下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