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
观澜楼阁中。“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数位知名大儒围着书案,连连赞叹赏析。
“这首《浪淘沙令》真乃词牌巅峰。”
“能看到如此佳作,也不枉此生了。”
严炳望着烟雨笼罩的秦淮,又瞧着那小舟消失的地方。
“真无愧在世谪仙之名。”
众人闻声,皆是叹服。
“不过十八的年纪,诗词造诣如此之高。”
一位老者望着纸上的诗词,眼里满是羡慕和崇拜。
“还有这一手笔迹瘦劲,风姿绰约的书法。”
“书圣追着喂饭也不过如此了。”
“还好陆沉舟入了道门,若是科举,哪里还有我等之席位啊。”
谪仙之名流传各州,引得无数人痴迷崇拜。
痴的是他满腹经纶,迷的是他对过往的豁达。
幸的是他无心科举,天下才子科举之路,
从此少了一位劲敌。
这就是为什么严炳要帮陆沉舟缓解当时的困局。
没有了陆沉舟这个最大的威胁,他老爹阁老之位才能坐得安稳。
各大才子少了压力,自然是最乐于见到的。
富人商贾还能以拍卖之名洗清资产。
诗仙之名又会引得无数人来此,秦淮更加热闹繁华。
既能欣赏诗文,又能增加利润,还能看一出才子佳人的好戏。
三方皆大欢喜的局面。
杨柳镇北巷一间临河的陋室。
这是陆沉舟临时赁下的给她落脚的地方。
上船之时,她想返回屋中拿些银两度日。
可陆沉舟一席话斩断了她的所有念想。
“如果你想重回泥潭,就回去把那些东西都带上吧。”
他的眼神里满是平静。
没有嫌弃,没有愤怒。
只是那样静静地看着自己。
柳如是知道,自己一旦回去。
恐怕两人就此一拍两散。
就这样,她跟初到红袖招一样,什么都没带走。
他依旧是他,她却不再是她。
每天雷打不动送来饭食,便再无其他交集。
红袖招的惊天逆转。
短短三天时间,瞬间点燃了整个秦淮。
所有茶馆、酒肆、勾栏瓦舍。
乃至深宅大院、街头市井的的谈资。
一夜之间,无数种演绎的话本。
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疯狂滋生蔓延。
《诗仙一怒为红颜》。
这是流传最广、也最“正统”的版本。
说书先生们唾沫横飞,将陆沉舟描绘成一位游戏红尘、偶遇落难花魁的谪仙。一见倾心,不惜显露真身,以惊世诗才力挽狂澜。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千古佳话。
故事着重渲染那首《浪淘沙令》。
如何石破天惊,如何震慑群丑。
如何让诸位才子都惊为天人。
才子佳人,天作之合。
满足了市井百姓对传奇的朴素想象。
其中由秦淮笑笑生所编写的《情陷花魁劫》。
这个版本则更香艳,也更恶毒。
迅速在一些圈子里流传。
话本里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陆沉舟本是某道观清修的高道,道心坚定,却不幸被柳如是这祸国殃民的妖孽。以狐媚之术迷惑,乱了道心,破了清规,最终自甘堕落。
故事中充满了对柳如是“狐媚惑人”的细节想象。
大多源自某些不堪的春宫秘本。
以及对陆沉舟“道心蒙尘”的痛心疾首。
字里行间弥漫着卫道士的腐臭和看客们隐秘的兴奋。
“听说了吗?”
“那位无尘诗仙,啧啧,为了个艺伎,连道都不修了!”
“什么诗仙?我看是被狐狸精迷了心窍!”
“十万两啊!一首诗就抵了?”
“我看是那鸨母和姓柳的早就串通好了,演了场双簧坑人!”
“兄台慎言,当时严公子可在场。”
“嘿嘿....柳如是那身段.....”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啊!”
“听说那诗仙在杨柳镇就和她.....”
污言秽语,恶意揣测,狎昵想象。
各种不堪入耳的声音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笼罩着北巷那间临河的陋室。
也笼罩着刚刚获得自由之身、尚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柳如是。
今日下午,她实在是太过无聊,悄悄的出去。
那些拔高的议论声、暧昧的笑声、下流的揣测.....
如同无数只肮脏的手,狠狠地撕扯着她刚刚结痂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