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流水线的技能革命(第2页)
金钱是最直接的兴奋剂,荣耀是更强烈的催化剂。车间里那些平日里手脚麻利的年轻女工们,眼睛都在放光。被点到名的满脸骄傲,没被点名的摩拳擦掌,私下里切磋经验的比比皆是。
张桂枝身边围满了人。她被老徐技术组紧急定制的一套简易随身监控平板武装了起来——三个小屏合并显示三条产线的关键状态(温度、气压、焊膏高度、料站预警等),一旦某一项标红或发出蜂鸣,她能瞬间定位到具体产线的具体问题区域。
“桂枝姐,你看这料站报警,你怎么判断是该换料还是小卡料?”“桂枝,这个角度站位,是不是更方便?”“我感觉换料的顺序还可以再优化点……”
雷宜雨每天必定抽出时间出现在车间前线,看着那些越来越熟练的女工们的身影在三条产线之间穿梭。节奏感变得越来越好,最初的慌乱被一种高效而自信的沉稳替代。
设备端,老徐也毫不含糊。技术组的人几乎泡在车间里,给每条贴片线加装了更多的传感器和自检程序。机器出现小异常的预警阈值被调得极其敏感,稍有“不舒服”就在监控屏上亮起橙色小灯,并在本地控制端弹出明确简短的文字提示(如“2号轨道位移偏移0.03mm建议校准”、“5号头气压不足”),目标就是要把大部分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让一线女工能立刻知道“病灶在哪”。他还指挥手下的“兵”给这些精密设备做了个大保健,排查潜在隐患,能拧紧的螺丝全紧一遍,该换的小油管小气管全换新的。一个刚毕业不久的、被老徐戏称为“小吴”的技术员累得直吐舌头:“徐工,再拧下去螺丝都要秃噜扣了!”老徐眼一瞪:“那也比让机器在生产时趴窝强!给我拧!‘一人三机’搞不成,都给我去当预备队搬预制件!”
与此同时,苏采薇的“数据大脑”也在飞速运转。每条产线的历史数据都被精细分析,设备状态维护档案被梳理得更清晰,排产计划被重新优化以减少频繁更换带来的非生产时间消耗。她还和徐汉卿团队合作,设计了一套实时的“产线效能看板”系统,连接着车间入口处的大屏幕。三条线一组,实时显示运行状态(绿色满负荷,黄色小问题,红色停机)、日累计产能、小时产出效率、良率、空载率等等关键数据。哪一组强,哪一组弱,谁在挑战“一人三机”,状态如何,全厂都看得一清二楚!竞争的火药味更浓了!
“看看张桂枝那组,三绿条!效率比后面高出一大截!”“刘红她们组也上来了!良率标红了,哎呀有点波动……”“我们班这次排班靠后了,等腾出熟练工人也得搞上去!”
技能加持,设备保障,数据透明,竞争激烈!四股力量拧成一股绳,指向同一个目标:冲量!保质!
雷宜雨站在二楼控制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庞大而高效运转的smt“银龙”阵列。视线扫过“产线效能看板”——代表着满负荷运行的绿色占据了压倒性优势,黄色极少,红色的故障停机更是难觅踪影。一股激流在心底奔涌。成了!这步险棋,被他们硬生生踩成了金光大道!
门被推开,苏采薇脸上罕见地带着轻松的笑意走进来,声音里都透着一丝昂扬:“宜雨,首周‘一人三机’推广期结束,数据出来了!”她飞快地把一份打印报告塞进雷宜雨手里。
雷宜雨目光如电,瞬间锁定了那几行关键数字:
日总产能: 225,478台!
单日突破:22万!
平均良率:98.2%!
报废率:0.8%!创历史新低!
‘一人三机’覆盖率:72.5%(主要骨干产线)
目标达成率:150%(原订14-15万台日产能基线)
车间里此刻的机器轰鸣声,仿佛成了最震撼人心的凯歌!22万的日产量!98.2%的良率!0.8%的报废!这比雷宜雨心中最优的预估还要亮眼得多!“一人三机”,这帮被生活捶打过、又被激发了斗志的姐妹们,硬是把它锤炼成了光谷厂最锋利的矛和最坚固的盾!
“桂枝她们这帮娘子军…”雷宜雨捏着报告的手指微微用力,骨节有些泛白,他看着窗外车间里那些在三条产线间沉稳穿梭的身影,“好样的!顶得上千军万马!”这份沉甸甸的成果里,凝聚着张桂枝们的汗水和智慧,也凝聚着整个管理层和技术团队背水一战的决心。
“按之前的承诺!立刻!”雷宜雨斩钉截铁,转头对跟进来的瘦猴说:“所有成功挑战‘一人三机’并稳定达标的女工,当月工资翻倍!张桂枝额外再加一千特别贡献奖!明天一早红榜必须贴出去!大喇叭里给我唱出来!”
“得令宜雨哥!”瘦猴笑得见牙不见眼,“保管明儿个全厂都能得红眼病!”
苏采薇也彻底舒展开眉头:“老徐那边也打了个漂亮仗,设备空载率降到了1.2%的历史最低,平均单台设备效能提升了18%,这‘一人三机’的操作法倒逼着设备维护和管理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依然在紧张运转中的工厂心脏。雷宜雨的目光却透过这繁荣和喧闹,仿佛看到了远方巴蜀大地之下日益汹涌的暗流。每一秒产能的提升,每一分效率的榨取,都意味着能救命的物资在加速诞生!这是和阎王爷抢时间的竞赛!
“老吴那边催不得,但也得盯死!他那儿才是最后的重甲。”雷宜雨像是在对苏采薇说,又像是在对自己下命令。
仿佛是呼应他心中那根紧绷的弦,桌上的加密内线电话急促地响了。是厂区最深处“磐石计划”地下监测中心的专线。
雷宜雨的心往下一沉,快走几步抓起听筒:“讲。”
听筒里传来技术员带着颤抖又极力压抑的声音,如同被无形的大手扼住了咽喉:“雷…雷总!03监测组最新报!龙门山地质活跃断裂带南段、映秀-北川段地磁异常值…指数级飙升!比上一轮峰值又…又暴增了百分之七十!数据图线…快、快穿顶了!”
那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铁锥,狠狠凿在雷宜雨的神经上。最后一丝侥幸被彻底粉碎!时间,比前世记忆所知的更猛烈、更无情地加速冲击着终点!那吞噬一切的巨兽,就在门外疯狂地刨着门!
他放下电话,面沉似水。车间里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产线看板上那一路飘红的骄人战绩,此刻都显得如此遥远而不真实。唯有桌上那份报告,真实地代表着希望——代表着能在毁灭洪流到来前,多抢出几个家庭、多保住几条生命的希望!
“采薇,”雷宜雨的声音带着一种被砂石磨砺过的嘶哑和决绝,他指着那份标志着技能革命胜利的产能报告,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从明天起,新增的所有产能、多出来的每一分钟效率、压榨出的每一块金属预制件、每一个应急单元框架……统统给我全力砸进去!砸向废料山!砸向应急结构件!砸向一切能让那场灾难‘软着陆’的地方!”
轰!仿佛是为了回应他这孤注一掷的咆哮,窗外smt车间的灯光透过玻璃将巨大的“22万台”的数字映在他的瞳孔深处,光芒锐利而刺目。那光芒,不仅映照着流水线技能革命创造的产能巅峰,更像是一簇在末日阴影逼近前、被无数工人双手擦亮的星星之火,倔强地在无边的黑暗中熊熊燃烧,奋力点亮着那渺茫却绝不肯放弃的拯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