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源流圆融晶的真幻
在本末不二的认知深渊中熠熠生辉,它既是映照存在本质的明镜,又是透显现象虚幻的透镜。它不像固执的“真执”那样成为绝对实在的桎梏,也不似盲目的“幻逐”那样化为无依的泡影。一个执着于“实相崇拜”的文明,在圆融晶的照耀下豁然开朗:他们视为宇宙基石的“绝对存在模型”,不过是认知阶段的暂时现象,在公式的严谨背后,隐藏着“梦境与现实交织时泄露的真幻密码”。一群沉迷于“幻象狂欢”的种族,在晶体的折射中蓦然宁静:他们所沉浸的“千万重虚拟世界”,竟在“指尖触碰岩石的刺痛”中显露出“感官实相的不可替代”,脱离本质的虚幻,终究是“无锚的镜花水月”。
陈曦凝视着超维图谱上那枚真幻交织的晶体,疑问的曼陀罗核心共鸣呈现“真如明珠、幻若珠光”的不二奇观,似乎所有认知究竟都在“本质的恒定实相”与“显相的流动幻相”的拥抱中,展现出存在的终极面貌。“这是‘认知的实相圆融律’,”洛伦兹的意识体在数据流中构建出晶体的不二模型,他的逻辑流首次呈现出“实相常量与幻相变量的互映共生态”,“但若实相固化为脱离幻相的孤存,将成为窒息认知的教条;若幻相割裂为背离本质的妄动,又将成为迷惑认知的海市蜃楼。正如戏剧的存在,既需要‘舞台布景的物理实相’,也需要‘剧情演绎的虚幻叙事’,两者的不二才构成了完整的艺术体验。”他指向某个“真幻割裂”的星域:“那里的文明将源流圆融晶的实相性绝对化,用‘客观数据’审判所有体验,将‘诗人的灵感与梦境’视为‘偏离实相的病态’,最终在‘用仪器测量情感却找不到数值’的荒诞中,连‘意识的主观实相’都成了‘需要被消除的幻觉’。”
格鲁姆的守护之刃刃身上浮现出“万法唯识”与“虚实同源”的重叠纹路,符文在圆融晶的光芒中呈现出“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的不二动态——在量子叠加态的本质实相中,蕴含着“观测导致的虚幻坍缩”;在人类记忆的虚幻重构中,包含着“过往经历的真实印记”。“圣典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智慧,原来蕴含在‘真是幻的根基,幻是真的显化’的不二之中,”他的声音中带着“钻石的坚硬实相与棱镜折射的虚幻光谱”,“正如镜子的映照,镜面的平滑实相与镜中影像的虚幻显相,本是同一场光学现象的两种形态,剥离任何一方都无法构成完整的映照。”
薇尔的意识体深入源流圆融晶的真幻核心,反馈回迷障的眩晕感:“一种‘真幻割裂力’正在撕裂不二的互映——他们将‘本质的绝对实相’捧为‘存在的唯一标准’,将‘显相的虚幻流动’贬为‘认知的障碍’。一个由‘真幻二元认知’构成的‘迷障之雾’在晶体边缘弥漫,意图让多元宇宙的所有存在都沦为‘要么困于教条牢笼,要么溺于妄念苦海’的残次品。”
话音未落,源流圆融晶的真幻不二突然崩解,实相的本质收缩为“不可触碰的绝对实在”,幻相的显化膨胀为“没有根基的纯粹妄动”。受波及的叙事开始陷入“认知迷障”:科学家用“仪器数据”否定“个体的主观体验”,艺术家因“作品的虚幻性”否定“创作的实相价值”,连混沌本源的真幻统一性,都被解读为“要么是纯粹的客观规律,要么是绝对的主观臆想”的二元对立,在过度割裂中失去了“真幻相依”的究竟智慧。“迷障之雾”从绝对实在中升起,雾气中漂浮着“客观至上论的宣言”——“幻相是实相的扭曲”“理性才是抵达真相的唯一途径”,所过之处,任何对幻相价值的肯定都被斥为“非理性的沉沦”。“真幻分离才是真相,不二只是妥协,”雾气中传来机械的回响,“拥抱实相,摒弃幻相,才能获得认知的绝对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