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磨 作品

第144章 胤礽(144)(第2页)

朱一贵不屑道:“狗皇帝你没点数吗?都到台湾做官了,哪个不是个顶个的混蛋?不是混蛋还不会被贬到台湾来呢!更何况,台湾是个孤岛,王珍让我们出海捕鱼都要给他钱才行,还跨过大海去找知府?我看你就是那啥…哦对,就是读书人说的,何不食肉糜!”

康熙听了朱一贵这番话,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朝堂上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大臣们纷纷低下头,不敢出声。康熙怒极反笑:“好一个伶牙俐齿的反贼!朕治理天下,岂容你这般污蔑!”

朱一贵梗着脖子,大声道:“我不过是个农户,若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谁愿意造反?你若不信,大可派人去台湾查访,看看我说的是真是假!”

康熙心中一动,他治理天下多年,深知民间疾苦,也明白地方官吏贪污腐败之事时有发生。他沉思片刻,挥手道:“先将这反贼押入大牢,朕自会派人去台湾彻查此事。”

朱一贵被押下去后,朝堂上炸开了锅。有大臣认为朱一贵大逆不道,应立刻斩首示众;也有大臣觉得康熙应借此机会整顿台湾吏治。康熙看着众大臣争论不休,心中已有了主意。他决定:朱一贵已经谋反,必须杀,但台湾的相关问题也必须改进了,不能让台湾百姓继续学朱一贵!

八月份,台湾又发生了风灾,而此时,原本的台湾知府王珍已经在清军打下台湾以后被捕了,还在大牢里面关着呢!康熙借风灾的名头,痛斥了王珍为首的台湾贪官势力,又亲自下令下放赈灾粮食运送到台湾,这次康熙专门强调是不分民族,平等分粮食。

康熙又想起了大牢里的王珍,在他看来,朱一贵必须杀,但王珍居然能养出来朱一贵,那更是不可饶恕。说完赈灾的事情以后,康熙立刻说:“将王珍等一干贪腐官员即刻押赴刑场,斩首示众,以谢台湾百姓!”此言一出,朝堂上众人皆惊。康熙接着道:“朕向来严惩贪污腐败,王珍之流,在台湾肆意搜刮民脂民膏,逼得百姓造反,实乃罪大恶极。朕定要让天下人知道,贪污腐败者,绝无容身之地!”众大臣纷纷跪地称是。

随后,康熙又开始着手安排台湾的后续治理事宜,选派清正廉洁、有能力的官员前往台湾任职,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管。同时,鼓励百姓垦荒种地,恢复生产。对于朱一贵,虽其造反事出有因,但谋反之罪不可恕,最终还是被判斩首。而经过这一番整顿,台湾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此时已经到了康熙61年。

康熙经过朱一贵的“朱三太子起义”以后,态度大变,他开始觉得胤礽之前替王士元说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杀了王士元,果然没解决任何问题,甚至还能有朱一贵!

康熙对胤礽态度大变,以至于对胤祉都变得更加亲近,祭天都开始让胤祉多去。这让正在和隆科多策划种种阴谋的胤禛感觉到了不对劲。胤禛立刻找到了隆科多。此时胤禛对隆科多要多客气有多客气,毕竟他在京城的布局全都要依靠隆科多!何况,隆科多在朱一贵起义的镇压过程中也负责了粮草调度,此时的隆科多可是军(步兵统领)政(理藩院尚书)财(刚染指了行军的财政)集于一身的权臣!

胤禛对隆科多说:“舅舅,皇阿玛好像对废太子态度不正常,连带着对老三都好起来了,我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隆科多可是老江湖了,他说:“你去阴戳戳地暗示皇上你支持三立太子,骗取皇上的信任,注意,是阴戳戳暗示,不是直接说!废太子除了三阿哥诚亲王以外,并没有明面上敢支持他的人,你要是直接说,皇上会觉得你在猜他的心思,到时候你性命难保。”

胤禛想到胤祉最近多次独自祭天,而他自己被康熙派去祭天的时候,往往有胤禟的儿子弘晸或者胤祉的儿子弘晟一起,甚至弘晸和弘晟才是主祭祀!这更让胤禛觉得张晓生前说的“皇上最后一段时间对你特别信任”纯粹是扯淡,他必须要自己谋划!

于是胤禛听了隆科多的话,开始行动了,某天在上朝结束后,胤禛借口“和皇阿玛一起散散步”,和康熙一起在宫里遛弯。胤禛像是不经意一样提起:“皇阿玛,儿臣近日听闻民间有不少人议论,说废太子当年也是被人蒙蔽,若能有机会改过自新,或许能成为社稷之福。”康熙脚步一顿,转头看向胤禛,目光锐利:“哦?你也这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