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张玉皇3 作品

第538章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第2页)

三、星坠地

蚩尤没想到黄帝能破他的阵法,暴怒之下亲自提剑冲了过来。他的剑是用陨铁打造的,剑身泛着幽蓝的光,劈砍时带着风雷之声,城墙上的石斧碰到就碎。

\"让开!\"黄帝推开身边的士兵,举起榆木权杖迎上去。杖头的龙纹与剑刃相撞,发出金铁交鸣之声,震得两人都后退了几步。

\"你的破木头,能挡我几剑?\"蚩尤狞笑着再次挥剑。

黄帝不答话,只是仗着身法灵活与他周旋。他知道自己力气不如对方,只能靠巧劲。两人在城头缠斗,脚下的木板被踩得咯吱作响,鲜血溅在图腾旗上,让那些图案看起来更加狰狞。

就在这时,蚩尤突然吹出声口哨。他带来的那些魑魅魍魉突然从雾里钻出来,扑向黄帝身后的士兵。这些怪物刀枪不入,只有被女魃的火焰烧到才会惨叫,城墙上顿时乱成一团。

\"分心了吧!\"蚩尤抓住机会,一剑劈向黄帝的肩膀。

眼看就要得手,突然有个瘦小的身影扑过来,挡在黄帝身前。是个来自稷部落的少年,手里还握着把收割用的石镰。剑刃穿过少年的身体,带出一串血珠,少年却死死抱住蚩尤的腿,用最后一口气喊道:\"首领快走!\"

黄帝的眼睛红了。他猛地将权杖插进蚩尤的脚背,趁着对方吃痛的瞬间,抽出腰间的匕首——那是嫘祖用骨粉混合铜砂锻造的,虽然短小,却锋利无比。

匕首刺进蚩尤的肋下,那里是铜甲没护住的地方。蚩尤发出声惊天动地的怒吼,挥手将黄帝扫下城头。

黄帝摔在城下的泥地里,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他挣扎着想爬起来,却看见蚩尤捂着伤口,从城头跳下来,手里的陨铁剑闪着致命的光。

\"结束了。\"蚩尤一步步走近,铜盔上的兽面仿佛在嘲笑他的不自量力。

黄帝闭上眼睛,等待死亡的降临。可预想中的疼痛没有到来,他听到声巨响,像是什么重物落地。睁开眼时,看见蚩尤倒在地上,胸口插着根巨大的陨石,冒着青烟。

天空中,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坠向远方——那是应龙拼尽最后力气,从九天之外引来的陨星。

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见首领被杀,顿时乱了阵脚。城头上的士兵趁机冲杀下来,女魃的火焰烧得那些魑魅魍魉四散奔逃,应龙虽然耗尽元气,却依旧盘旋在天空,威慑着残余的敌人。

战斗持续到天明。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涿鹿的土地上时,只剩下遍地的尸体和折断的兵器。黄帝站在尸山之上,看着染血的土地,突然觉得很累。

四、鼎定疆

战后的三个月,涿鹿一直在下雨。雨水冲刷着血迹,也滋养着新的生命。黄帝让人把蚩尤的陨铁剑熔化,铸成了三个巨鼎,分别刻上天、地、人三纹,立在战场中央。

\"这鼎,不是为了记恨。\"他对前来围观的部落首领们说,\"是为了记住,打仗只会带来死亡。咱们要做的,是让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能吃饱穿暖。\"

仓颉在竹简上写下\"止戈为武\"四个字,字迹力透竹背。风后则根据这次战争的经验,画出了最早的兵法图,上面标着山川河流,也标着哪里适合安营,哪里适合埋伏。

女魃因为耗尽太多元气,再也回不了天上。她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干旱,人们起初怕她,后来才发现,干旱的土地虽然不长庄稼,却能杀死带来瘟疫的蚊虫。黄帝就在黄河边给她建了座高台,每年雨季,人们都会去那里祭拜,感谢她挡住了洪水。

应龙留在了人间,它的鳞片渐渐失去光泽,却依然守护着黄河。有人说,后来大禹治水时,还见过它的身影,只是那时它已经老得飞不动了,只能在水底用尾巴搅动泥沙,为河道开辟通路。

黄帝没有称帝,只是把各个部落召集起来,制定了共同的规矩:春天一起耕种,夏天一起治水,秋天一起收割,冬天一起议事。他让人把神农尝百草的经验整理成册,教人们辨识五谷;又让嫘祖教大家养蚕缫丝,让原本只能穿兽皮的人们,有了柔软的衣裳。

有天夜里,黄帝做了个梦。梦见蚩尤站在云端,不再是凶神恶煞的模样,只是平静地看着他:\"这片土地,你要守好。\"

他醒来时,发现床头的榆木权杖,龙纹已经变得温润,不再发烫。走到外面,看见孩子们正在鼎前玩耍,用泥巴模仿着大人耕种的样子。远处的田地里,新播的种子已经冒出嫩芽,在风中轻轻摇晃。

仓颉走过来,递给他一卷新的竹简:\"首领,我把这次战争的事记下来了,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涿鹿风》。\"

黄帝接过竹简,看着上面的字迹,突然笑了。他想起那个挡在他身前的稷部落少年,想起所有为了守护家园而死去的人。他们的血没有白流,这片土地,终于迎来了安宁。

许多年后,黄帝成了传说中的轩辕氏,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人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建起了庙宇,供奉着他的画像。画像里的黄帝,手持榆木权杖,眼神温和却坚定,身后是象征着各个部落的图腾,在阳光下交织成一片祥和的景象。

而那三个巨鼎,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彩虹铿锵玫瑰,依然矗立在涿鹿的黄土地上面。鼎身上的纹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却依然能看出天的高远、地的厚重、人的生生不息。有风吹过鼎口,会发出低沉的鸣响,像在诉说着那段遥远的历史,也像在提醒着后来的人们:和平,才是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