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张玉皇3 作品

第515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翻脸比翻书还快(第2页)

老汉抬头看他,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亮:“道长看着面善。你说会好?就像我家三小子,前刻还跟我闹别扭说要去城里当学徒,刚才下冰雹,他第一个冲出来帮我盖谷堆呢!”

远处传来少年的喊声,一个穿粗布短打的半大孩子扛着塑料布跑来,脸上还沾着泥,看见老汉就嚷嚷:“爹!快把剩下的谷种搬到屋里去,我看天又要放晴了!”

张兴东转头望天,刚才还墨黑的云层真的裂开道缝,漏下点

金光,照在少年汗津津的脸上。他忽然想起私塾里那个偷藏蟋蟀的学童,被先生罚站时哭得涕泗横流,可当先生掏出块麦芽糖哄他,立刻破涕为笑,还献宝似的把蟋蟀罐递过去:“先生你看,它会跳!”

“说变就变,未必是坏事啊。”张兴东摸着袖中的书签,忽然笑了。

正这时,西北方向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他抬头望去,只见原本干涸的黄河河道突然腾起巨浪,浪头裹着冰块和黄沙,正往两岸的村庄扑去。而更诡异的是,浪尖上竟站着个披头散发的女子,衣裙是六月荷花的颜色,哭喊声却比寒冬的北风还凄厉。

“是河伯的小女儿!”随行的土地公缩着脖子,“三日前她还在河边跟放牛娃说笑,不知怎地,今日突然发了疯,说要淹了这些忘恩负义的人!”

张兴东踏水而去,靠近了才听见那女子的哭喊:“我好心化作荷花给他们遮阴,他们却摘我的花瓣喂猪!我引来清泉浇他们的田,他们却往水里倒脏东西!这凡间的人心,变得比六月的天还快,我凭什么护着他们!”

浪头拍打着岸边的柳树,刚抽出的新枝瞬间被折断。张兴东看着岸边慌乱奔跑的百姓,其中有个老婆婆正抱着个襁褓,跌跌撞撞地往高处爬,襁褓里的婴儿不知恐惧,还咯咯地笑着,伸手去抓飘过来的柳叶。

“你看那孩子。”张兴东指着婴儿,“他前刻可能还在哭,此刻却在笑。变的不是心,是境遇。”他从袖中取出书签,铜面上的俗谚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凡间的六月,本就该有晴有雨。晴时他们感恩阳光,雨时他们期盼彩虹,就像这孩子,哭是真的,笑也是真的。”

河伯小女儿愣住了。浪头渐渐平息,她望着那个抓柳叶的婴儿,又看了看远处正互相搀扶着转移的百姓——刚才还在互相埋怨的两个农夫,此刻正合力抬着一个瘸腿的老汉往高处走。

“可他们……”

“他们昨日摘你的花瓣,或许是家中孩子病了,听说荷花能退烧;他们往水里倒脏东西,或许是不知这水是你引来的。”张兴东把书签递给她,“人心如六月天,有凉薄,也有温热,就像这书签上的字,磨得再亮,也总有藏着泥的边角。”

女子接过书签,指尖触到那点江南的湿泥,突然捂着脸哭了,哭声里带着委屈,也带着释然。随着她的哭声,黄河的浪头退了下去,露出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的河床,竟有嫩芽从石缝里钻了出来。

天边彻底放晴了。阳光洒在稻田上,刚才还哭丧着脸的农夫们,此刻正忙着扶正稻穗,老汉的三小子不知从哪摸出个野西瓜,切开了分给大家,红瓤绿皮,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

张兴东站在云端,看着这一切。他忽然明白,自己当年为何要推翻旧天规——不是因为旧规严苛,而是因为旧规总想把六月天定成永恒的晴天,却忘了,正是那突如其来的风雨,才让彩虹显得格外珍贵。

返回凌霄殿时,太白金星正急得团团转,见他回来,忙迎上去:“陛下!瑶池的蟠桃宴……”

“改期吧。”张兴东摘下道袍,重新换上龙袍,却把那枚铜书签别在了龙袍的腰带上,“传朕旨意,撤去观天镜的定数咒,让三界的风雨雷电,顺其自然。”

他走到星盘前,亲手将刻着“江南”的冰纹抹去,又在旁边添了行小字:“晴时晒谷,雨时补屋,人心亦然。”

殿外的云海重新变得鎏金,二十八星宿的灯盏次第亮起,柳土獐星的灯芯“噗”地燃起,比从前更亮。太白金星看着那枚别在龙袍上的铜书签,突然懂了——所谓玉皇大帝,不是要让天地不变,而是要懂得,变,本就是天地最寻常的道理。

三日后,凡间又下起了雨。江南私塾的学童们在廊下看雨,教书先生没再拿戒尺,反而跟他们一起数雨滴。有个学童突然指着天边喊:“先生你看!彩虹!”

彩虹的尽头,张兴东的身影隐在云层里,指尖摩挲着那枚铜书签,笑了。这六月天的脸,变来变去,不正是最动人的风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