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梦见西湖中的亭子转世投胎成人叫做于江楼(第2页)
他咬破指尖将血滴在玉坠上,那碎角突然炸开,化作柄丈长的毛笔。"黑云翻墨未遮山!"他凭着记忆念出苏轼的诗句,笔尖涌出的墨汁竟化作道水墙,将水怪困在里面。
水怪在墙里疯狂冲撞,黑气渐渐凝成把巨斧。"这是当年被雷劈碎的螭吻残魂,它想借你的亭魂重聚真身。"鲤仙吐出血珠,在地上画出个八卦阵,"快引湖水入阵!"
于江楼抱着毛笔跳进湖里,湖水顺着他的指尖往阵里流,竟在亭周汇成个巨大的罗盘。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罗盘突然转动,将水怪碾成了漫天水汽。
五、天庭问责
紫霄殿的金砖突然裂开细纹,张兴东看着水镜里的景象,龙案上的玉玺竟自己盖在了天书上。"这于江楼虽护了西湖,却擅用亭魂搅乱水脉,按天规该打回原形。"
太白金星突然将拂尘横在丹陛前:"陛下当年托梦,本就是默许它历劫修行。望湖亭护了西湖七百年,于江楼又除了螭吻,功过相抵才是正理。"
正说着,殿外突然飘来阵荷香,于江楼眉心的红痣竟透过水镜映在殿柱上。张兴东看着那点朱砂,忽然想起七百年前雷劈望湖亭的那个雨夜,他曾偷偷掷下颗避水珠。
"传旨让于江楼归位望湖亭,赐他'钱塘护法'的封号。"张兴东拿起玉玺,在天书上又盖了个印,"让他既能守着西湖,也能偶尔化作人形,尝尝人间的桂花酒。"
六、人亭相依
于江楼再次站在望湖亭前时,发现自己的影子竟与亭影重合在了一起。鲤仙绕着他游了三圈,鳞片上的光渐渐融进亭柱:"以后你便是亭,亭便是你。"
他伸手触碰朱漆柱,指尖立刻传来湖水流动的触感。每当有游人在亭里避雨,檐角的铃铛就会唱起苏轼的词;若是有孩童落水,栏杆会自动伸出藤蔓;到了中秋,亭顶的琉璃瓦会映出七百年前的月色。
于掌柜夫妇常来亭里坐坐,看着檐角垂下的绿藤,总觉得那是儿子的发辫。有次老两口带来坛桂花酒,刚打开泥封,亭柱上就渗出露珠,滴在酒坛里泛起圈涟漪。
"这孩子怕是真成了仙。"老板娘摸着眉心的红痣痕迹,忽然看见水面上映出个熟悉的身影——于江楼正坐在亭栏上笑,脚下的锦鲤衔着片荷叶,荷叶上托着颗莹白的珠子,像极了当年紫霄殿外的那颗。
七、千年一瞬
又是三百年过去,西湖边的柳树绿了又黄,望湖亭却始终如新。有个戴斗笠的书生在亭里避雨,忽见柱上的木纹渐渐浮出字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不是苏轼的望湖楼醉书吗?"书生伸手去摸,指尖突然触到片温热的琉璃,抬头时正看见个红衣少年站在亭心,眉心的朱砂痣比晚霞还亮。
"当年苏学士题诗时,我就在这亭顶上看着呢。"少年递过杯热茶,茶水里竟漂着朵七百年前的绿萼梅,"喝了它,你就知道西湖的故事了。"
此时紫霄殿里,张兴东正翻看着新修的天册,于江楼的名字旁画着座小亭,批注处写着:"守钱塘千年,护生灵万数,可入仙班。"他放下笔望向人间,只见西湖的水面上,望湖亭的影子正与月亮重叠,像枚盖在天地间的玉印。
太白金星轻摇拂尘:"陛下当年的梦,倒是成全了段佳话。"
张兴东望着水镜里的红衣少年,忽然想起那个初秋的夜晚,自己确曾在梦里听见亭柱的咯吱声,像极了此刻于江楼笑起来时,檐角铃铛的轻响。原来三界的缘分,早在七百年前那片琉璃瓦坠落时,就已悄悄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