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序章 未竟的救赎(2043年)

2043年的深冬,凌晨三点。

北纬37度,东经116度,地下三百米的“方舟实验室”核心区,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这里没有窗外的寒风呼啸,只有恒温系统低沉的嗡鸣,以及某种更细微、更令人心悸的波动——那是从房间中央的巨大透明容器里散发出来的,一种介于能量场与生物电波之间的奇异震颤。

容器通体由超强化石墨烯与液态水晶复合材料构成,呈不规则的椭球形,长约三米,表面流淌着淡淡的、如同呼吸般明暗交替的蓝光。它被命名为“意识稳定舱”,是过去四年里,方舟实验室投入资源最多、也最让人心力交瘁的装置。此刻,舱内漂浮着一个人。

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男性,面容英俊,五官轮廓分明,却毫无生气。他的身体悬浮在特制的营养液中,四肢舒展,如同沉睡在母体中的胎儿。皮肤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苍白,静脉在皮下若隐若现,随着营养液的流动微微起伏。这是一具完美的躯壳——每一个细胞都复刻自四年前的样本,每一寸肌理都经过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化,足以承载最复杂的人类意识活动。

但它是空的。

或者说,它被一种无法捕捉、难以锚定的“存在”占据着,却又从未真正“入住”。

“波动频率又降了0.3赫兹。”一个低沉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打破了微妙的平衡。

说话的是叶云天。

五年前,他在泰坦星的星尘中穿梭时,鬓角的白发尚只是零星点缀;而现在,53岁的他,头发已经大半花白,如同被时间提前染上了霜雪。岁月在他眼角刻下了更深的纹路,但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像鹰隼般紧盯着稳定舱旁的全息监测屏。屏幕上,一条代表“意识活跃度”的绿色曲线正以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幅度,缓慢而坚定地向下滑落,如同一个正在漏气的气球。

他穿着一身深灰色的实验服,袖口随意地卷到肘部,露出的手臂肌肉线条依旧清晰,只是皮肤不再像年轻时那般紧致。指尖夹着一支早已熄灭的电子烟——这是他四年来养成的新习惯,并非依赖尼古丁,只是需要一个可以攥在手里、感受微弱重量的东西,来对抗那种无处不在的无力感。

“还是不稳定。”另一个声音接口,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吕道萌,或者说,何强,正站在监测屏的另一侧。再过几个月,他就满四十岁了。曾经的锋芒锐气被岁月打磨得收敛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郁的坚韧。他的眼神落在舱内那具躯体上时,总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那是对同伴的担忧,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某种拷问。四年前,是他和叶云天一起,在时间乱流的夹缝中拼死捞回了那一缕微弱的意识信号,可他们终究没能完成最后的救赎。

监测屏上,除了那条岌岌可危的绿色曲线,还有无数跳跃的数据流和复杂的三维模型,共同构建出一幅令人头疼的图景:一团模糊的、如同风中残烛般的光晕,被包裹在层层叠叠的时空乱流模拟图中央,光晕的核心偶尔会闪过一丝代表“何丽江”意识特征的独特脉冲,但更多时候,它只是在混沌的边缘徘徊、闪烁,随时可能彻底湮灭。

何丽江,实验者i。这个代号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四年前,他在那场旨在探索时空边界的“风眼”实验中意外失联,意识被抛入了时间乱流的深渊。当叶云天和吕道萌最终找到他时,他的物理身体早已在时空撕扯中化为粒子,只剩下这缕残缺不全的意识信号,像一片被狂风卷走的羽毛,在不属于任何维度的夹缝中飘荡。

他们把他带回来了。至少,他们以为自己带回来了。

四年间,方舟实验室的克隆中心以最快的速度培育出了这具与何丽江基因序列100%匹配的躯体;量子计算团队开发了能够承载意识信号的“神经接口矩阵”;生物工程组调制了维持躯体活性的特殊营养液……一切都准备得如同教科书般完美,除了最关键的一步——让那缕游离的意识,真正“落”进这具等待着它的躯壳里。

“就像试图把一道闪电装进玻璃瓶。”吕道萌低声说,伸手揉了揉眉心。他面前的控制台发出柔和的光芒,映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我们能捕捉到它,能暂时稳定它,但它就是不肯‘扎根’。每次我们尝试强化神经连接,它就像受惊的鱼一样,立刻缩回那片混沌里。”

叶云天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从监测屏移向稳定舱内的躯体。那具身体的胸口微微起伏,模拟着呼吸的节奏——这是生命维持系统的杰作,却无法带来真正的生机。他想起四年前,在乱流中第一次捕捉到这缕意识时的情景:狂暴的时空能量如同沸腾的岩浆,而这缕信号却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韧性,始终没有彻底消散。

“它不是不肯扎根,”叶云天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它是被困住了。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他转过身,走向实验室另一侧的巨大平台。那里,一个半人高的金属装置正静静地悬浮在磁力基座上,散发着柔和的乳白色光晕。它的外形酷似古埃及的金字塔,只是比例更加精巧,表面刻满了细密的、非地球文明的符文——这是泰坦星人在临别时赠送的礼物,“微金字塔”。一种能够解析时空结构、探测能量波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干涉因果律的超级装置。

过去四年,叶云天和吕道萌几乎将微金字塔的功能研究透彻。他们用它扫描过宇宙背景辐射,分析过暗物质粒子,甚至成功预测过三次小规模的太阳耀斑爆发。但更多的时候,它被用于一项更执着的任务:追踪何丽江的意识频率。

叶云天伸出手,掌心向上。微金字塔仿佛感受到了他的意图,缓缓落下,稳稳地停在他的掌心。冰凉的金属触感传来,伴随着一阵细微的震颤,仿佛有生命在其中脉动。他闭上眼睛,将精神力集中在眉心,与微金字塔建立起连接。

瞬间,无数庞杂的数据流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时空坐标、能量强度、维度褶皱、意识波谱……吕道萌立刻操作控制台,将这些数据实时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图像,投射在实验室中央的全息投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