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因果反噬(第2页)
“因果道不是单方面的送达,是收发两愿的共鸣。”师太轻声道,给蒯迪元盖上被子,“就像写信,对方不愿收,信送得再快也没用,反而会结下新的怨怼。物流堂的道,该加一条‘自愿签收’才对。”
接下来的日子,蒯迪元开始漫长的疗伤。丹田淤塞让他连最基础的灵力运转都困难,断裂的因果纹路时不时传来刺痛,提醒他那次教训的代价。弟子们轮流来照顾他,林风每天熬制清灵丹,阿木则整理出所有拒收案例,在地图上标注出“高风险派送区”。
静心庵的师太每天都来为他梳理灵力,边施法边讲解:“你看这因果纹路,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得双方都愿意握住才行。一方松手,纽带就会绷紧,再用力扯,只会彻底断裂。”她指着窗外的溪流,“溪水汇入江河是自愿,你硬要让它逆流上山,只会引发洪水。”
蒯迪元默默听着,在疗伤的间隙反思物流堂的运作。从最初的快递点到如今的门派,他一直强调“准时送达”“因果闭环”,却忽略了最根本的“自愿”原则。有些因果注定无法闭环,有些包裹注定不该送达,强求只会违背天道,最终反噬自身。
半个月后,他能勉强下床行走,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弟子们在灵堂议事。他坐在轮椅上,看着堂内的弟子,声音因虚弱而沙哑,却异常坚定:“从今天起,物流堂立‘自愿签收’铁则:凡收件人明确拒收,或查明确无签收意愿的包裹,一律退回,不得强行派送。”
“师父,那墨尘子的包裹怎么办?”阿木担忧地问,“退回青云门怕是会引发矛盾。”
“如实说明情况。”蒯迪元看向林风,“你写份详细报告,说明拒收原因和因果反噬的后果,让他们明白强送的危害。真正的因果闭环,不是形式上的签收,是双方心结的解开,解不开就先放下,强求不得。”
林风点头记下,又问:“那以后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救命的丹药,对方因误会拒收怎么办?”
“那就耐心解释,给对方时间考虑。”蒯迪元想起静心庵师太的话,“可以留下联系方式,等对方愿意了再送,绝不允许用任何手段强迫签收。”他让弟子们把“自愿签收”四个字刻在门规旁,用朱砂上色,与之前的十六字门规同等重要。
消息传开后,昆仑各门派反应不一。丹霞派掌门深表赞同:“早就该如此,强扭的瓜不甜,强送的因果不圆。”青云门新任长老也送来贺礼:“多谢物流堂提醒,之前是我门考虑不周,差点酿成大祸。”只有少数传统修士仍有微词,觉得这是“物流堂示弱”。
一个月后,蒯迪元的伤势渐渐好转,能短距离行走。他亲自带着青铜鼎前往青云门,将包裹和报告交给长老,坦诚道:“此鼎承载的因果积怨太深,墨尘子心结未解,强行签收只会两败俱伤。建议贵门先化解旧怨,待时机成熟再送不迟。”
青云门长老看着报告上的因果反噬记录,脸色凝重,最终长叹一声:“是我们执念太重了。多谢蒯道友提醒,这鼎我们先收回,等化解恩怨再说。”他对蒯迪元的态度恭敬了许多,“物流堂的‘自愿签收’铁则,实乃通透因果之道,我门当效仿。”
返回物流堂的路上,秋风和煦,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蒯迪元走在山路上,感觉丹田的灵力虽然仍不顺畅,但因果纹路却比之前更加温润,断裂处长出了细小的新纹,带着柔和的光泽——这是接受不完美后的天道补偿,是放下执念后的自然修复。
“师父,您看!”林风指着路边的派送亭,几个修士正在亭内争论,其中一个拿着拒收的包裹,派送员耐心解释:“按规矩,您明确拒收我们就退回,绝不会强送。但这是您家人托送的平安符,要不要再考虑下?”
修士犹豫片刻,最终接过包裹:“好吧,我收下。之前是我太固执了。”签收的瞬间,包裹上的因果纹路亮起柔和的光,没有丝毫滞涩。
蒯迪元微微一笑,心中豁然开朗。“自愿签收”不是退缩,是对因果的敬畏,是对人心的尊重。物流堂的道,不仅是流通的顺畅,更是因果的和谐,是在“送达”与“自愿”之间找到平衡,让每个包裹都带着善意与尊重流转,而不是背
负着强迫与执念前行。
回到物流堂时,夕阳正浓。弟子们在灵堂前的空地上练习新的派送术,动作间多了几分从容,少了几分急切。蒯迪元走到“自愿签收”的刻字前,指尖抚过温润的木痕,感受着其中流转的平和灵力——这道铁则没有削弱物流堂的力量,反而让因果之道更加圆满,就像溪流遇到礁石会绕开,却因此避开了洪水的风险。
夜色中的物流堂,灯火温暖。蒯迪元在灯下修改《物流修行要诀》,在“因果篇”里添上:“因果如镜,收发相映;一方不愿,镜碎难圆。故立自愿之规,顺天道,安人心,方得长久流通。”他合上本子,望着窗外的月光,知道这次重伤没有白受,它让物流堂的道更加完善,更加贴合天道。
未来的派送路上,或许还会遇到拒收,还会有无法闭环的因果,但只要守住“自愿”的初心,就不会再重蹈覆辙。物流堂的旗帜在夜风中轻轻飘扬,“准时为信,签收为诺,因果为证,流通为道,自愿为则”的门规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照亮了一条更加成熟、更加通透的修行之路,也照亮了昆仑山脉中那些因尊重与善意而更加顺畅的因果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