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潮汐经济(第2页)
帐篷学校内,历史学家塔赫琳按下录音键。
“我们的村子叫巴特查尔,有300年历史。”老妇人阿米娜抚摸着浸盐的族谱,“清真寺尖塔上曾住着白鹳,现在只剩海鸥。”录音笔存储卡刻着gps坐标:北纬22.75°,东经89.48°,这是被淹没的村庄原址。
孩子们用金船模具交换故事,每个传说对应一艘微型船模。3d扫描仪将船模转化为数字模型,区块链系统给每个故事生成唯一哈希值。当夜,服务器遭受37次网络攻击,ip地址追踪至某国数据中心。
李墨飞站在浮岛边缘的钢架上,咸涩的海风卷起他手中那面褪色的联合国旗。十二艘拖轮正在两海里外释放锚链,生锈的锁扣砸入海床时激起的泥浆像墨汁般晕开。gps终端的绿灯每隔三秒闪烁一次,将坐标烙进日内瓦某台服务器的硬盘里。
“升灯。”他对着对讲机说。
四座太阳能航标塔从浮岛角落缓缓升起,黄昏的残阳在菱形玻璃罩上折射出十字光斑。孟加拉少年卡里姆趴在栏杆边,看着第一束光刺破暮色——这让他想起家乡的清真寺尖塔,只是塔顶的新月换成了不断旋转的电子眼。
缅甸巡逻艇是在午夜逼近的。探照灯扫过浮岛时,卡里姆正蜷在防水布下数金船模型。这些微型帆船是他父亲用妻子的嫁妆熔铸的,船底刻着被淹没的村庄名。激光警戒线突然在海面亮起,荧绿色的光束将巡逻艇逼停在浪尖,像道突然降临的神迹。
“这里是国际公海!”艇长用缅甸语喊话,水炮管缓缓抬起。
李墨飞按下控制台的红色按钮,浮岛底层的海浪发电机突然发出巨兽般的低吼。卡里姆感觉脚下的钢板在震颤,他看见不远处的水面炸开蛛网般的电弧,巡逻艇的探照灯应声爆裂,玻璃碎片像萤火虫般坠入漆黑的海。
次日的黑市上,金船在油毡布铺就的摊位间叮当作响。
寡妇阿米娜用三艘刻着“巴特查尔”字样的金船,换取了浮岛东侧两平米的虚拟地契。区块链终端的摄像头扫描她瞳孔时,机械臂在她手背烙下荧光二维码——这是哈桑警官从缉获的走私牲口烫印机改造的。
“等红树林长到我家地界,”她摸着烫伤处对卡里姆说,“我就把亡夫的骨灰撒在树根下。”少年低头打磨新铸的金船模型,发现掌纹里嵌着的石墨烯粉末在紫外线下泛着幽光——这是昨晚他从净水车间偷来的过滤材料。
潮汐发电机的脉冲惊动了海底的古老住户。
老渔民贾拉勒发现,招潮蟹开始用混凝土碎屑修筑巢穴。这些指甲盖大的建筑师将浮岛废料与贝壳黏液黏合,在钢架间隙筑起蜂巢状的堡垒。某个暴雨夜,他目睹蟹群像军队般托举着幼苗——那是萨米娅培育的耐盐红树苗,此刻正被稳稳栽进浪涛撕开的裂缝。
缅甸军舰再次来袭时,卡里姆正在给蟹巢做标记。水炮掀起的浪头打湿他怀里的笔记本,褪色的墨迹晕开了去年洪水的记录。突然,整片海域亮起诡异的蓝光——无数招潮蟹同时张开荧光螯足,电流顺着它们串联的甲壳导入海水,将钢铁巨兽逼退至燃烧的地平线。
卫星照片上的光斑让联合国观察员误以为是新生的群岛。只有萨米娅知道,那是20万只甲壳动物用生命点亮的地图。她在实验室显微镜下发现,蟹壳上的荧光纹路与李墨飞去年绘制的抗盐基因图谱惊人相似,就像大海悄悄记下人类所有徒劳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