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边区兵工厂发展规划(第2页)
有初中水平的,他们就是未来的技术员,要能根据图纸,带领技工和工人生产出来。
有高兴水平的,基本都学过现代科学,要将他培养成工程师。
陈平安提供想法和大概的技术指导,由他们负责绘制图纸和带领大家制造出来。
而有着大学文化水平的人,那就是一个个高级工程师和各个科类的负责人。
帮助陈平安制定发展计划和培训他人。
至于下面的工人,那就只能一步步慢慢培养了。
陈平安打算实行8小时工作制,首先便是每天要有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
4小时用来处理私人事物,比如做饭、吃饭、陪伴家人、打扫卫生、上厕所等等。
还剩下的4个小时,则需要用来做培训,培训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文化水平的教育,创建扫盲班,教会他们读书识字。
这些人中的很多人,以后或许将作为基层管理者,分配到各大工厂。
二.技能水平的教育,将他们培训成技术工人,视能力给他们安排技术岗位。
三.安全思想教育,要让他们明白,他们为什么工作,在为谁工作,怎么做到安全生产,怎么做好保密工作等等。”
李云龙只是乐呵呵的听着,也不说话,见陈平安说完人的问题,这才说道:
“陈老弟一听就是文化人,不像咱老李,大字不识几个!”
“陈老弟所说,就像咱们八路军办夜校一样,白天打仗晚上学习,我看行的通!”
陈平安继续说道:
“至于地方面,到时候围绕着兵工厂。
会建立许多的发电厂、炼钢厂、冶金厂、加工厂等工厂。
所以,兵工厂所处的地方,最好有丰富的煤矿、铁矿、铜矿、淡水等资源。
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运输成本,保障生产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兵工厂一但建立起来,那就是家大业大,到时候很难扔下就跑。
因此,兵工厂所在之地,一定要易守难攻,最重要的是敌人的坦克大炮上不来。”
李云龙一时间只觉得听的头大,跟研究这个相比,他宁愿去和鬼子干一仗。
陈平安没有理李云龙的反应,而是自顾自说道:
“兵工厂或许还应该军事化管理,所有工人都是军人,一方面能方便日常管理。
另一方面,战场伤退下来的士兵,也会有一个好的去处,不会成为家庭的负担。”
这一点,李云龙倒是非常有感触。
通常一场仗打下来,最让他难过的,除了那些战死的兄弟。
便是那些因战场上负伤留下残疾的战士,他们因负伤而无法留在军队。
一但回家,也会因为身体残疾而无法胜任农耕,成为家庭的拖累。
即便团里会会给予一定的补偿,但这毕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没办法保障他们的生活。
要是工厂生产能够收留他们,不禁给部队解决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以后,战士在战场上拼命,心里也会多一份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