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作品

第三十六章:暗访武功(第2页)

从长安往武功发兵,因为要集结队伍准备辎重粮草,自然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可如李世民君臣这般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就一个上午而已。

一行人在路上随便塞嘴里点东西,算是吃了顿饭。

李宇因为吃惯了王府的膳食,对行军的大饼实在提不起胃口,咬了两口就放在了一边。

李世民知她没吃饱,可人在江湖,他也没什么办法,只好按捺着隐隐作痛的慈父心,继续前行。

这一路上,灾民遍地,白骨成堆,时不时还会蹦出来一个面黄肌瘦,穿着千疮百孔的衣服,拦住车马讨饭的灾民。

搞的几人原本极好的心情,变的慢慢的沉重起来。

待到进了武功境内,却发现路边竟没了灾民。

这让李世民大为惊讶。

虽让太监传过话,自己要过来亲自检查一下,可也没说具体时间呀。

不会是听到风声,马上行动,把灾民都轰到长安去了吧。

扭头瞅了瞅房玄龄。

房玄龄心领神会的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揣着一肚子的问号,进了武城县城,却见街道上人来人往,行色匆匆,虽穿的破烂,却无人乞讨,不由的更加纳闷了许多。

房玄龄道:

“殿下,赵晨曾言以工代赈,莫非灾民都去做工了?城里剩下的,都是家境尚可的百姓?”

李世民点了点头:

“有可能。又或许是知道我要来,提前把灾民都撵走了。”

本着抓第一手材料的精神,房玄龄没被动的站在那瞎猜,而是疾走几步,赶上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上,拽住问道:

“这位兄弟请留步,在下想问一些事情。”

那人停下脚步,回头问道:

“什么事呀?”

房玄龄见他面色着急,好似有什么大事等着去办,怕耽误人家的时间,也没敢绕圈子,直接问道:

“某来的时候,见路边多灾民,为何到了武功境内,却不见灾民踪迹,特别是这城中,街道整洁秩序井然,莫非你们这么没来灾民不成?”

那人道:

“灾民啊,前些日子挺多的,如今都去修路了。没去的也有,都是老弱妇孺,县令把他们集中到城边的营地了,说赈济起来方便。”

原来如此。

房玄龄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

“我看城里的人都行色匆匆的,你们这是急着去做什么?”

那人不耐烦的道:

“废话,灾民不是修路就是被集中到一处,我们自然得给他们准备饭食打造工具呀。”

说完,挣开胳膊,一溜烟的走了。

房玄龄拧着眉头想了想,额头上的皱眉舒缓了不少,自言自语的点头道:

“怪不得呢,如此一来,不仅百姓都忙起来了,外来的灾民还会对本地人感恩戴德,即便有些做的不到位,也不至于生出乱子,这县令倒是真有两下子。”

转身回到李世民身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了说,听的李世民也是直点头:

“如此说来,这个赵晨,倒也算个能吏,就是不知,这是不是安排好的一场戏,咱们还是小心探访,待找到灾民,再做定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