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乔南 作品

第二百六十四章 桃源村

赵十武既然已经把人给救了,自然没有非要把人再赶出去送死的道理。见柳得运一番话说得诚恳,也就点头应允,让他领着团宝进山上桃溪村开荒去。

柳得运千恩万谢,问明白曹娘子从官奴所将团宝带回来花了二十两银子,从手里银票中抽出一张一百两的,双手递给赵十武道:

“我知道赵东家不差银子,可为了救我和团宝,上下打点,还有几位兄弟和那曹家夫妻,都受累操心,这一百两就权当是我一点心意,请东家帮忙分了吧。”

赵十武稍稍顿了片刻,颔首接过银票,心里倒有些满意。

柳得运不愧是跑过北地数年行商,又经营一家货栈做东家,很是明白事理,也懂得邀买人心。

日后他在山里安家,说不定还得与大壮他们常打交道,花些银子一是谢恩,二是为日后铺路。

赵十武咧咧嘴,将银票塞到袖兜里,挥挥手道:

“行了,银子我替他们收下,你好自为之吧,可别再心比天高,生出什么事端来。”

柳得运弯腰鞠躬地应着,抱着团宝出门,跟在进山送物资的木头身后去了桃溪村。

这两年赵十武照着红果的规划,沿着桃江东岸,建了四座村庄。

桃源村如今已经人满为患,除了李柱王木匠他们这批最早进山的之外,后来又拨来近百户人家。

山里虽然地广人稀,可架不住人多啊,后面进山的流民,土地数量就给减少了些。

不论男女都是六亩田地,一半水田一半山地,十岁以下孩童不给开荒土地额度。

每家能开荒的土地少了四分之一,但流民中不少江南农户,红果让山子挑了一批人,给山里居民们传授栽种水稻技术,预计亩产起码能翻两倍。

红果仔细核算过,按她给定的田地数额,收成交一半田税,剩下的足够养活他们自己,还能有盈余。

至于十岁以下孩童不给田地,是因为红果早计划好了,桃源县治下要开育婴堂和学堂。

孩子生下来断奶之后就送到育婴堂,由官家挑选育婴师科学抚育,到五岁入学堂。

十岁完成基础文化教育,能识字算账,统一举行毕业考,学堂考核过关后,学童们自愿选择继续求学,还是回家开荒种田。

之所以定在十岁毕业,而不是十二岁甚至十五岁,是因为这古时空人均寿命短,十四五岁就议亲娶妻,入学时间太长,父母承受不了,于学童自身也没必要。

若没有突出的天赋与才能,只要弯成基础教育,能识字算账,明白事理就好。

这两年红果一直在撰写桃源治国志,也与赵十武反复交流她的治理理念。

最要紧的是尽可能缩小贫富差距,其次男女平等,再一个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赵十武是武将,没有受过治理天下的教育,也从来没思考过这些事情,听自家媳妇一套一套的,又新奇有趣又暗生佩服。

越发地相信媳妇所言,她梦里去过千百年后的时空,说不定前世还是个大人物,女帝女首相啥的……

其实红果也不懂如何治理国家,只不过是将前世读的书与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摸石头过河罢了。

反正一张白纸好作画,山里那几千人都是她和赵十武救回来的流民,因为他们才有了活路,就算执政过程中有什么差错,她慢慢摸索,逐步改进就是了。

如今山里开荒的三百多户人家,分了四个村,桃源村,桃花村,桃溪村,和桃下村,沿着桃江东岸依次向南排开,村落之间相隔有近十里地。柳得运去的是桃溪村,已经有六十多户人家,村长姓姜,听说要来新人,领着两个年轻小伙子站路边接他爷儿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