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哄好二叔
青色的给山子青豆绿豆做,茄紫色和浅绿色各一匹给女眷。 王婶用茄紫,香豆甜豆和翠柳着浅绿,红果自己则三种颜色都可以。
肚子里这个也不知道是男娃还是女娃,反正浅绿色男女都可以穿。
四匹布加棉花,最后算总账一共两千三百一十文。
布行掌柜是个女娘子,见红果大方爽快,主动给饶了十文钱,还送了一袋子碎布。
吃得穿得都买齐了,红果又满集市转悠,山子他们也不知道姑姑到底找啥,就默默跟着。
走遍了一条街,红果终于在一条巷子里找到了目标,木炭铺子和铁匠铺。
她就知道,这时代民间就算没有煤炭,也会有木炭,毕竟木炭在商周时期就被广泛使用。
棉花已经这么普及,就算是异时空,也应该跟她那个时空里的宋代差不多吧?
红果买了一百斤木炭,冬日里深山里寒冷,她可不想月子里受寒。
后遗症就不说了,得了风寒没有头孢青霉素,还真说不好会感冒死。
木炭比猪肉还贵,一百斤花了三两银子,真肉痛。
山子目瞪口呆的看着姑姑花钱,啥也不敢说。
不过这还不是花钱最多的地方,最多的是铁匠刀具铺。
这时候的铁器可真是贵,可再贵也得买。
周家的锄头和刀具都被钱氏她们抢了,周飒进山挖药材还是借了王婶家的工具。
就算拿回来也不得用,都是大哥早些年置办的,缺口的缺口,生锈的生锈。
红果要了一把砍刀,一张锄头,一张铁锹,一把菜刀,一把剪刀,一柄防身的匕首。
这些一共花了十一两六钱银子,光是那匕首就花了二两。
铁匠也是难得见这么大方爽快的主顾,送了红果一把小刀,虽然不够精致锋利,用来削个萝卜,割个柳条还不错。
该买的都买着了,红果这才慢悠悠地,转到书铺里。
红果在书铺里转了一圈,发现除了四书五经外,幼童启蒙教材只有《千字文》和《百家姓》。
她前世学中医的吗,古文化自然也学了不少,知道《三字经》起于南宋,《声律启蒙》则撰写于元朝。
其他几本常见如《幼学琼林》《弟子规》则到明清时代才出现。
红果判断,自己如今所处的这个架空时代大概类似于北宋初年。
书铺伙计见红果大着肚子,拿着书本翻来翻去,有些不耐烦,嘟囔道:
“看你也不像个识字的样子,娃还没生呢,买什么书,你买得起吗?”
红果好笑,转身问:“小哥,这本《千字文》,卖价几何?”
伙计一撇嘴,竖起五根手指,“六钱银子。”
这么贵!想想银子来之不易,确实有些舍不得。想了想又问:“可有手抄本?”
古时候不是常有贫苦书生抄书卖?比版印出来的便宜许多。
伙计左右看了看,从柜子底下抽出一本来,塞给红果。
“这个只要二钱银子,可别到处乱说。”
红果心领神会,手抄本只要纸墨本钱和书生一只手,没有制版费,也不用给官府交税,大概书铺偷偷找人抄的,挣外快。
给了两吊钱,红果把书本珍重地放到怀里。
走了几丈远,前面有菜店,红果心念一动,进去看了看,买了十几样菜种。
有豆角蒜苗青椒茄子,青豆菠菜小白菜,萝卜花生。
王婶子那儿虽然也留了种,可不够两家人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