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肥皂工坊初建成 万众争购掀热(第2页)
“真的假的?比皂角还好用?”
“听衙门里的王二哥说,洗猪油抹布都一下就干净了!”
“五文钱一块?倒是不贵,可以买一块试试……”
“切,官府的东西,谁知道是不是糊弄人的……”
百姓们议论纷纷,有好奇的,有期待的,也有怀疑的。
终于到了肥皂正式开售的日子。
一大早,张三就带着两个衙役,在县衙门口摆开了一张简易的桌子,桌子上整齐地码放着几十块淡黄色的肥皂。
旁边还放着一盆清水和一块油布,准备随时演示。
然而,一个时辰过去了,围观的人不少,指指点点的也多,但真正上前购买的,却寥寥无几。
只有零星几个衙役的家眷,或者胆子大、好奇心重的人,犹豫着上前买了一两块。
张三有些着急,额头见了汗。
王明站在不远处,也微微皱起了眉头。
难道大人这次……
失算了?
躲在暗处观察的李文,嘴角则勾起了一抹幸灾乐祸的冷笑。
就在这时,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挤出人群,径直走到桌前,将五枚铜钱拍在桌上:“给我来一块!”
这妇人正是被雇佣在工坊做工的三位妇人之一,她丈夫姓陈,大家都称她陈嫂子。
她这几天在工坊干活,是亲身体验过肥皂的好处的。
昨天她特意带了一小块回家,把丈夫那件沾满油污的短褂洗得干干净净,把丈夫惊得合不拢嘴。
“陈嫂子,你真买啊?”
有人问道。
“怎么不买?这玩意儿好用得很!”
陈嫂子大声说道,似乎是故意说给周围人听,“我家那口子修车弄的满身油,以前用皂角搓半天都搓不掉,昨天用这肥皂,嘿,一洗就净!还有这孩子,手上脸上成天脏兮兮的,用这肥皂洗了,又干净又舒服,连那痒痒的红疙瘩都消了些!”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桌上的肥皂,当场就在水盆里搓出丰富的泡沫,引得围观者一阵惊叹。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有现身说法,人群开始骚动起来。
“真……真那么好用?”
“五文钱也不多,买块试试!”
“我家的锅底油垢最难洗,买一块回去试试!”
很快,第二个、第三个购买者出现了。
人们将信将疑地买走肥皂。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些最早买走肥皂的人,回家试用后,效果立竿见影。
尤其是那些需要跟油污打交道的家庭,比如厨子、屠户、铁匠、车夫等,肥皂强大的去污能力简直让他们惊为天人! “神了!这肥皂真神了!我那油腻腻的案板,擦一下就干净了!”
“我这双手,成天跟煤灰打交道,洗多少遍都洗不干净,用这肥皂一搓,嘿,白净多了!”
“我家婆娘说,用这洗衣服,比用棒槌砸半天还干净,还省力气!”
一传十,十传百。
口碑,以最快的速度发酵。
下午,县衙门口的肥皂摊位前,情况发生了惊天逆转!
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赶来,将小小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
人们争先恐后地递上铜钱,生怕晚了就买不到了。
“给我来两块!”
“我要五块!家里人多!”
“别挤!别挤!都有,都有!”
张三和两个衙役忙得满头大汗,收钱、递肥皂,手忙脚乱。
桌子上原本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肥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减少。
王明站在一旁,看着这火爆的场面,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激动和喜悦。
他不停地指挥着衙役维持秩序,心里对那位年轻县令的敬佩又加深了几分。
而李文,得到消息匆匆赶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万众争购的疯狂景象。
他脸色铁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不起眼的“黄色泥块”,竟然……
竟然如此受欢迎?!
五文钱一块,这么多人买,一天下来……
他心里快速地算着账,越算越心惊,越算越嫉妒。
不到半个时辰,准备的第一批近百块肥皂,竟然被抢购一空!
后面还有不少人没买到,围着张三急切地询问:“没了?怎么就没了?”
“明天还有吗?什么时候有?”
“张书吏,给我留几块啊!”
张三擦着汗,高声喊道:“各位乡亲,今日的肥皂已售罄!工坊正在加紧制作,明日此时,还请早来!保证足量供应!”
人群这才带着遗憾和期待渐渐散去。
林凡站在县衙二楼的窗边,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成功了!
肥皂的成功,不仅仅是卖出去了多少块,赚了多少钱。
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只要产品真正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哪怕是在这贫瘠的马头县,也能点燃消费的热情。
它为这个死气沉沉的县城,注入了一丝新的活力。
同时,这也为县衙带来了一笔虽然微薄、但却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有了钱,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肥皂只是开始。”
林凡望着夕阳下逐渐恢复平静的街道,目光深邃,“接下来,要提高产量,稳定品质,甚至……可以考虑增加些花样,比如,加入些本地的香草,做成‘香皂’?”
他的思维,已经开始畅想马头县工业化的下一步。
而脚下这片土地,也因为他的到来,正悄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