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9章(第2页)

上海县令夏允彝早已在此恭候,连忙趋步上前,满面红光地开始奏报。

他手持一卷详细的图册与账目,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高亢:“启奏陛下,此地便是浦东开发之地。”

“昔日,这里不过是潮来白茫茫、潮去黄沙淌的滩涂荒坡。”

“然自国师大人高瞻远瞩,规划上海县为通商重镇,陛下圣明决策,大力扶持工商以来,短短数年,浦东已是旧貌换新颜!”

“如今,仅这浦东一隅,各类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机器制造厂等,已逾三百余家!”

崇祯第一次来浦东,对于浦东的变化还没有太大的感受。

松江府的官员、富绅,以及曾经目睹浦东旧面貌的人,此时目睹浦东新貌,内心的冲击之大,简直难以形容。

那年春天,国师在浦东这块废地上画了一个圈,于是就有了神迹一般的变化。

国师这样的手段,又何止是点石成金?

夏允彝提高了声音:“以江南棉布为例,以往江南各地年产量总计约为两千五百万匹,而今,单我松江府上海县浦东一地,年产棉布便高达一亿八千七百万匹!”

嘶!

崇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很多官员也被这个数字给吓了一跳。

所谓民生,就是衣、食、住、行四个字。

衣排在第一,因此棉布产量是一个国家生产力主要指标。

仅小小的上海县,浦东这巴掌大的地方,一年的棉布产量,竟是比以往整个江南的产量还要高出八九倍。

这是何等恐怖的数字?

“此等产量,不仅冠绝大明,更是远销泰西诸国,为我大明换回无算金银!”

夏允彝深吸一口气,接着报出一个令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侧目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