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微生物循环种植
苏砚秋心里知道其实植株和人类一样有感知学习能力,可惜因为灵气匮乏,他们的能力太有限了,有心无力而已:“只要有云雾液的引导,植物相当于就能开灵智,就像水稻在这样复杂而充满‘信息素’的环境里,敏锐地捕捉到了生存的契机。它‘感知’到水分将是未来的主要限制因子。”
苏砚秋顿了顿组织语言:“于是,它做出了最经济的调整——主动抑制了部分向上生长的冲动,将宝贵的资源和能量,集中投入到构建更强大、更深邃、更能‘找水’的根系网络,以及确保繁衍成功的生殖器官上。矮化,是为了减少蒸腾耗水和倒伏风险;穗长粒饱,则是为了在有限资源下最大化后代的生存机会。这是一种基于环境信号的、极其高效的资源再分配和自我形态重塑。”
季教授点头,指尖从根系图滑向旁边一张显示细胞结构的显微图:
“是的,没有云雾液的引导,植物与植物之间更多的是资源掠夺,学习谈不上。”
“看这里,颖壳细胞的排列方式、细胞壁的增厚程度……都在朝着更致密、更坚固、更能锁住水分和养分的结构优化。这是它吸收、融合了伴生植物传递的‘经验’,在基因表达层面进行的微调。可以说,是环境塑造了它,而它,也聪明地利用了环境传递的信息来武装自己。这不是简单的变异,这是一种协同进化下的适应性表达。”
苏砚秋抬起头,看向何教授和季教授,脸上露出了一个混合着赞叹与笃定的笑容:
“所以,何教授,这批实验稻,在对抗旱性和产量潜力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它们,非常成功!恭喜你们,辛苦没有白费!”
“是的,成功……决定性的突破……”、
何教授喃喃地重复着这两个词,仿佛要把它们刻进心里。
他的手紧紧抓住冰冷的玻璃隔断边缘,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镜片后的双眼死死盯着玻璃房内那些承载着他半生梦想的矮壮稻株,眼眶不受控制地迅速泛红,一层朦胧的水汽氤氲开来,模糊了那些沉甸甸的绿色长穗。
多少个日夜的殚精竭虑,多少次失败后的辗转反侧,多少回田间地头的风吹日晒……所有的艰辛、焦虑和近乎绝望的等待,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汹涌澎湃的热流,冲击着他的胸腔,哽住了他的喉咙。
因为这次实验方向的改变,他甚至没敢第一时间确认自己的实验成果,他甚至一直在等苏砚秋的确认!
听着苏砚秋的这句话,他张了张嘴,却只发出几声压抑的、近乎哽咽的抽气声。
最终,他只是用力地点着头,一下,又一下,像一个终于得到最珍贵糖果的孩子,无声的泪水顺着深刻的脸颊纹路滚落,砸在实验室光洁的地面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季教授依旧沉默地站在电脑旁,但一直挺得笔直的脊背,此刻似乎也几不可察地放松了一丝弧度。
他伸出手捏住何教授的肩膀,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指尖似乎带着一点微不可察的颤抖:“终于成功了,终于成功了!!!”
屏幕上复杂的数据流还在静静滚动,映在他镜片上,反射出点点冷光,却掩不住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名为激动和释然的微澜。
他操作鼠标的手异常稳定,调出了另一份加密文件——那是关于这批实验稻在模拟极端干旱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数据,每一个向好的指标,都是对这“成功”二字最冰冷的、也最有力的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