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中药种植规划

此时已是次日清晨,苏自强和罗爱萍早已启程奔赴粤省,大家都在争分夺秒的做事。 此刻的苏砚秋,正独自穿行在擂鼓山葱郁的林间。

晨光熹微,穿透层层叠叠的枝叶,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她步履轻盈,时而驻足凝望,时而弯腰查看土壤,手中的手机既是定位仪,也是她的数字笔记本。

屏幕上清晰地标记着不同区域拟种植的药材名称: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黄芪、石斛…… 每一笔规划,都凝结着她对这片山林未来的期许。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划破了林间的静谧,是林嘉树。

“小林哥。”

苏砚秋停下脚步,一手扶着粗糙温润的树干,微微喘息。

“苏小妹,好消息!”

林嘉树的声音带着一贯的爽朗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你托我打听的农业贷款,有眉目了!针对你的神农生态种植基地项目,符合国家扶持特色林下经济的政策,可以申请最高200万的0息贷款! 材料我都帮你问清楚了,你随时可以带着李会计去农发行办理,特事特批,流程很快!”

林嘉树对她这项“林药间作”的计划格外上心。

得知她想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利用无法砍伐的林下空间种植高价值药材,却苦于启动资金不足,便主动为她牵线搭桥,寻求政策支持。

“太好了!这真是及时雨!”

苏砚秋眼睛一亮,她的脸上漾起欣喜,顺手将被山风吹散的碎发拢到耳后,

“我下午就和李会计过去办!”

资金的到位,意味着她的规划可以加速落地。

挂断电话,苏砚秋的指尖仍残留着手机的余温。

山风掠过耳畔,裹挟着松针的清苦与泥土的腥甜,将层峦叠嶂的黛色山脉揉成流动的水墨。

华西医院与疾控中心共享的数据报告,如同冰冷的解剖图,清晰地将当代健康生态的病灶展露在苏砚秋面前:

87的 都市人群深陷亚健康泥潭,抗生素滥用反噬导致 耐药性年增长率突破 12 警戒线, 人工种植药材的核心有效成分含量不足野生品种的三分之一,更不说在烘干时为使药材外观好看使用硫磺熏制导致药材残存毒性等问题。

纵观这些数据,它们交织成一张无形巨网,将现代人牢牢禁锢在“慢性病缠身”与“低效医疗”的双重夹击之中。

“必须从源头扼住咽喉。”山风卷走了苏砚秋的低语,却没有吹走她的决心。

在修真世界,苏砚秋向来是关起门来过自己日子的人。

那是个实力为尊的世界,人人只顾着提升自己。

可到了现世,目睹过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她才真切感受到,自己能有这份安宁,全赖国家守护的和平环境;

她家的事业能顺利推进,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鼎力扶持。

所以,她也要在能力范围内做些事情回报这个国家。

农科所即将铺开的“云雾液”改良蔬菜,是国家战略中构筑大众健康第一道防线的基石,意义重大。

它们能显著提升基础营养与群体免疫力,降低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