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三步走

“那我们能做什么?” “第一步,公开云雾液的来源,这个我们已经做了。”

苏砚秋展开解释:“农科所的专家会顺着这个思路开发新种源。当非转基因作物同时具备亩产千斤、抗虫抗病和自然留种的特性,”

她指指他们的田,“农民就不必再依赖年年换购的转基因种子,每亩至少能省下三百元种苗成本。”

“这也不多,相当于每亩多收一袋粮。而且市场上的转基因种子不是垄断性很强吗?农户真的会换?”

“种子钱当然不贵,但是农科所推出的种子还高产呢,当他们发现自家留的种子能连续三年稳产,谁还会花冤枉钱?”

“而且等市面上 70 的作物都换成这种‘可再生种子’,资本炒作的‘种源焦虑’自然瓦解。更关键的是 ——”

她手点虚空仿佛看着什么,“农药残留摄入量降低 至少一半,儿童性早熟率、不孕不育、慢性病发病率都会跟着下降,国家肯定会大力推广的。”

苏砚舟吹了声口哨:“这第一步就够颠覆的,第二步呢?”

“种植周期太长,得用食疗打时间差。”

“我们第二步便是要坚定的开的神农膳食饮店,即便我们是抱着营利的目的去的,但这两者并不冲突,当食疗能替代部分药品,当‘喝蜜水调理体质’比‘吃西药伤肝肾’更划算更见效,资本炒作的‘健康焦虑’就会不攻自破,我们能帮助人们抵御外界的生物病毒威胁,同时我们自己家也能挣钱,赚的还是良心钱。”

“听起来像健康产业革命。” 苏砚舟忍不住揉了揉鼻子,

“但你刚才说第三步要自己搞种源?农科所的成果不够用吗?”

“第三步,要用我培育出来的种子和果树,带领一大波农民富起来,先搞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再大面积推广。”苏砚秋笑的狡黠。

“你为啥还和农科所抢着培育种子和果树啊?”苏砚舟不是很懂。

苏砚秋直起腰:“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农科所的技术路线是标准化培育,主要会在增产、抗病虫害上下功夫,但而我培育的路线和方向和他们不太一样,我要提升的更多的是口感和功效。”

“现在给你说你会觉得很抽象 —— 举个例子我们栽种的青脆李,产量会和农科所改良后的差不多,但咱们的能做到糖度 25、单果 120 克,还能抗连续 7 天的暴雨,食用后能够消肿抗衰,这优势就强上不是一星半点。”

苏砚舟:“所以走高端市场?”

“对,要让高端种植的溢价直接反哺农户,让底层的农民挣到钱,你看现成的美日优购的渠道不是全国连锁吗?哪里能种出来,我们就能让哪里的农民跟着致富,而且我们的饮品店也能在就地取材。” 苏砚秋笑着点头。

“那到时候岂止美日优购,到处都得抢破头了!”苏砚舟瞠目结舌。

“对啊,所以我才说能带领一大波人致富嘛,前期的一些筹备工作我已经和林嘉树说过几回了,他到时候会全力支持和配合我们。”苏砚秋畅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