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前期筹备(第2页)
苏砚秋点点头进一步深化概念,引入生物学原理:“植物的潜能开发,远不止基因层面的杂交选育。环境能深刻影响基因的表达! 就像你把一只小鸡混在鸭群里养大,它在鸭群的环境压力和行为示范下,可能激活了某些与游泳相关的、原本沉默的基因或者强化了相关神经回路,让它‘天生’会水。这在生物学上叫‘表型可塑性’或环境诱导的适应性改变。”
苏砚舟若有所思:“环境影响基因表达?那用在种地上……”
“对!这就是‘环境协同影响’在种植上的高级应用——伴生种植的核心逻辑之一!”
苏砚秋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同的植物种在一起,它们根系分泌的化学物质、散发的挥发性信息素、甚至争夺资源形成的微压力环境,都在互相传递信息。”
“然后影响着彼此的生理状态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路径! 这就像给植物创造了一个特定的‘微环境教室’,引导它们表达出我们想要的特性。”
苏砚舟喃喃:“你说的这个伴生种植,我在网上查了,没人这么干过,主要也没人觉得这能有啥作用,毕竟田里种的庄稼跟前一大堆杂草,也不用见得有什么互相帮助的作用。”
“所以这就是我的独家优势,即使我提出这个概念,估计搞农业研究的也要用到1年以上一一去做实验才能确认有相关的作用,这还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而我就不同了,我认为有用的就一定会有用。”
她立刻给出实证:“之前的银耳就是最好例子! 单独种植的银耳含有微量的光敏物质就是学术上说的感光基因表达。但当它与紫背天葵伴生时,紫背天葵释放的某些特定化合物(可能是作为环境信号分子),会‘告诉’银耳细胞:现在不需要防御强光了。”
“植物能有这么聪明听劝吗?”苏砚舟觉得自己姐姐的表达有点好笑。
“有些能,有些不能,要靠他们谁更强势,这又回到原点,要看双方的基因吸引力了,当双方的基因都足够强大想要吸收外界的能量和有用物质时,他们就会相互抢夺对方身上的优势基因,但当双方都足够强,不能互相消灭时,他们就会相互学习。”
这是苏砚秋在异世学习到的种植术,不过她在那个世界根据这点引入了嫁接,当时很是引起不小的轰动。
“这种环境信号,就会最终抑制了银耳体内感光相关基因的表达,或者改变了相关蛋白的活性,实现了我们需要的‘去感光性’!所以最后我种出的银耳才可以鲜食。”
苏砚秋试图给苏砚舟一次性讲明白,免得以后有人问家里的菜为什么种的这么好,家里口径不统一。
“那云雾液就是能起到强化基因的调和剂?”苏砚舟好似明白过来:“也就是后期的改良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咱们现在就走在这条路上?”
“ 对,就以银耳去感光性来说单纯靠基因编辑或选育,纯靠基因编辑或传统选育,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出不了成果,有了云雾液可能1-2年,但是还是需要投入大量的实验成本。”
苏砚秋觉得和读书多一点的人沟通真的能省很多时间,国家强化教育不是没有道理的,她家里现在也就苏砚舟能勉强听懂。
“姐,要不是你书读少了,你肯定会是个农业天才!有你在,我感觉我们家一定能混到农业的金字塔顶端!”苏砚舟只得发出这样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