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赵主管的报告(第2页)

赵明挂完电话,将原先的乙方承包甲方预付,改成了甲方承包,乙方免费享有土地使用权,同时乙方享有甲方在超市销售该产品的40利润分成。

然后看了好几遍,才忐忑给崔明浩发了过去。

审批系统里秒速通过的电子签章让赵明发出灵魂拷问:“这也太快了吧”

此刻的苏砚秋完全不知自己的菜在外面引起了怎样的风云。

他们一家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刚抢种完李子树,便请来挖机在山上竖起两根钢柱,用拇指粗的钢缆从山头直通后院,架起一条百米滑索。

往后只需将菌筐挂在滑轮钩上,山货便能顺着陡坡呼啸而下,省去大半人力搬运的工夫。

黄豆播种迫在眉睫,45天的生长周期要把握好。

苏砚舟连夜从网购入三台手扶式滚筒播种车。这铁家伙前端的弧形开沟刀片能在土壤划出2厘米深的精准沟槽,滚筒外圈等距分布的12个播种口随车轮转动自动落种,后置的覆土板同步将土压实。

五亩坡地仅用一天便完成播种——三台机器呈一字形推进,苏砚秋只需根据自己的规划给播种车添加种子。

此刻她正蹲在李子林间,面前摊着二十多个袋子,她用标签纸写着 &34;大青皮&34;、&34;金铃子&34;、&34;紫花晚&34;之类的老品种名。

这些从西南区淘来的黄豆种,在灵液浸泡后显出奇异特性——&34;大青皮&34;的胚芽泛着青铜色冷光,&34;金铃子&34;的种脐竟分泌出琥珀状树脂,最古怪的是&34;紫花晚&34;,干瘪豆粒在月光下会浮现出血管般的纹路,还有一些快递还没到,但就算要安置手里的这些种子,她也犯了难。

&34;按每亩间作300株算,5亩地最多混种15个品种那还得至少再租10亩&34;她咬着铅笔头在笔记本上划拉,草稿纸被划破好几处。

“姐,快递拿到了,走回家。”村里快递不送上门,都是苏砚舟每天送菜去镇上的客运站,顺便带回来。

“知道了,马上过来。”说罢她收起地上摆的20多个黄豆种袋子和笔记本一起朝三轮跟前走去。

她着手处理了7个老豆种,所有都有按1:300稀释的灵液浸泡,云省&34;茶豆&34;需浸泡6小时,东北&34;铁荚王&34;则要足12小时方能激活抗寒基因。浸好的豆种按地域分区播种:陇南&34;牛蹄黄&34;种在酸性的东边坡,耐盐碱的胶东&34;沙窝豆&34;则撒向西头碎石地。

每个区域都挂了牌子,红漆标注着&34;重庆綦江灰皮豆——蛋白质含量42&34;、&34;广西靖西鹰嘴豆——根瘤菌活性a级&34;等数据,当然这些都是卖家写的,至于是不是这样,还得种一种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