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紫背天葵(第2页)

罗爱萍也惊讶,她又搅拌了几下,看着都能拉丝了,估计是差不多了,赶紧盛出一碗。

&34;秋秋,快来尝尝。&34;罗爱萍舀了一小碗递给她,&34;按你说的加了点桂花。&34;

九月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他们大门外的路边就种了一棵,说是当年新农村建设要求门口要种些绿化美观的植物,他外公专门跑了好远的地方去跟人要的一棵小苗子,如今已经比人还高许多了,现在不用出门就能闻到香喷喷的桂花香。罗爱萍抽空摘了不少,用白砂糖渍了满满一瓶。

苏砚秋接过碗,金耳羹在晨光中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她小心抿了一口,胶质立刻在唇齿间化开,带着桂花香气的甜味顺着喉咙滑下,胃里顿时暖融融的。

&34;唔,你们也尝尝,好喝!&34;她忍不住又喝了一大口。这种特制金耳富含的胶原蛋白,正是她现在最需要的营养。

外婆也端起一小碗,她年纪大了,吃不了太甜的东西,所以盛的不多,白瓷碗里的金耳汤还浮着几颗枸杞和桂花,外婆舀起半勺对着窗外的晨光端详,琥珀色的汤汁裹着菌朵,像是把正午的日晖熬化了拌进去。

那朵金耳颤巍巍滑入唇齿时,她浑浊的眼珠突然亮了一亮——这触感不像寻常银耳带着细微的纤维感,倒像是含住了刚捞起的河蚌凝脂,未及咀嚼便化作温润的泉流。

汤匙磕碰碗沿的轻响里,本该附着在上颚的胶质此刻却乖顺得很,顺着舌面铺成张金丝楠木纹理般的膜,每个味蕾都陷进云絮状的甘甜里。

最妙的是吞咽时的顺滑,仿佛有双看不见的手托着汤液滑过喉管,连老人常年发紧的喉头都舒展开来,像是被初春解冻的溪水浸润过的老树皮。

&34;这也太溜口了吧。&34;外婆伸出舌尖舔了舔缺角的门牙,那里还沾着片半融的金耳,用舌尖轻轻一抵就漾出胶质,像是含住了熬化的蜜蜡,却又不沾半点甜腻。

三人还在细品间,屋外传来苏砚舟的喊声:&34;姐!快来看,你种的紫背天葵开花了!&34;

苏砚秋大喝两口放下碗跑到房子后面,只见那片改良银耳的伴生植物紫背天葵已经抽出细长的花茎,顶端绽放着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

更让她惊喜的是,花丛中竟有几株变异品种,花瓣呈现出罕见的金紫色渐变。

她蹲下身,指尖轻触花瓣。紫背天葵喜欢长在阴湿石灰岩缝隙、溪边石壁或林下腐殖土,但它却喜温暖湿润、散射光环境,与银耳混种,正好能完美的改善鲜银耳含卟啉类物质,鲜吃银耳再也不用担心晒太阳过敏了,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持了银耳的胶质。

“开花的全部可以移栽到银耳那里去,还是和以前一样,两者相隔不到5厘米就行。”

因为紫背天葵不能在完全阴凉的地方开花,所以苏砚秋是在屋后模拟了一小片适应它生长的环境才去山里移植过来的,等到开花再和银耳混种五天,再将其移栽回来。

虽然麻烦了些,可能保证银耳和紫背天葵都能收益,银耳去含卟啉类物质,紫竹天葵却能因为银耳的属性将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润肺止咳的功效变得更突出。

“那银耳那边已经过了花期的呢?”苏砚舟已经是第二次做这个了,倒是不陌生。

“那些还是种在这里吧,等采了种子,这个就可以问问有没有中药铺要收这个了,这是一味药材,他们可以自己收回去晒干,要是没人收就得我们自己晒了。”

“这也能卖钱啊,这都是山里找的野草哒。”

苏砚舟发现了,她姐没事就从路边山里捡些植物回来,估计都是有用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收呢,这得靠你的人际关系了。”苏砚秋今天心情不错,喝到了金耳汤,还看到了紫背天竺变异,这让她有了些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