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永乐天子的纠结!(第2页)
洪武21年,朱元璋更是设立了严格的军户制度,就是变成军户之后,籍贯无法更改。
除非是皇帝或者高官的赦免,才能从军户变成其他籍贯。
事实上,这样一来,就打消了很多军人的积极性。
自古以来,当兵,这个事儿,都是非常耻辱的。
军人都被称之为丘八,吃断头饭的。
朝廷并没有提高军队的待遇,却要限制军人,世世代代去打仗。
就等于是你当着一个人的面儿,跟他说,恭喜你,中奖了,你得到了去中东,或者去二毛家,成为炮灰的好机会,去了之后,不给你开工资,我们给你发个媳妇,你生了孩子之后,你的儿子,还要继续为他们而战!
你的儿子,永远
不能够改变籍贯,也不能够脱离军队,不然我就弄死你!
但凡脑子不抽的,基本上,是不会去的。
这种制度,可以说是极大的打消了军队的积极性。
洪武初年,大明的卫所,就己经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逃兵,据洪武官方统计,洪武31年的时候,逃兵就己经超过了5万多。
正统3年,统计的时候,逃兵更是超过了160多万。
等到明朝的中后期,卫所的军户,逃籍的达到了百分之八十,最后,朝廷需要军队的时候,不得不去募兵。
而原本,跟着朱元璋掀打垮了其他农民起义军,掀翻了蒙元的这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精锐之师。
在建文帝的靖难之中,所表现的“战斗力”,都让人无语!
甚至朱棣成为天子之后,对卫所的战斗力,更是不屑一顾,重新组建了京城的三大营。
也就是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
只不过,他并没有取消卫所制度,毕竟,这己经形成的东西,想要更改,也不是那般容易的。
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总人口,也不过一个亿左右,还得说是经过了洪武,永乐几十年的休养生息。
而将近300万军户,最少也是上百万户百姓。
这到底涉及到多少人口,是不敢想象的。
朝廷想要安置,或者说,改变这些人的生存状态,到底要拿出来多少银子,都不敢想象!
所以,就默许了卫所逃籍。
就是你这个行为纯属是个人行为,只要不被朝廷发现,我就不去干涉。
而威海卫。
是洪武31年建立的城市,是为了防备倭寇,以为震慑之意。
在之前,这里不过是个村落,连人口都少的可怜!
只不过,因为倭寇袭扰的比较频繁,为了能够稳定沿海地区的局势,不得己之下,才成立了卫所。
永乐4年,威海卫刚刚建成不久,就在这里,跟倭寇,爆发了一次激烈的战争。
倭寇被击溃。
刚刚,抽调出来了这个卫所的情况之后,他就完全放心,让这个孩子过去了。
威海卫,这会儿,迁入人口不过万余,还要算上老弱。
卫所之中,总共军户2423户,人口3万左右。
分成了5个千户所,兵力5500人。
不过,因为这个卫所,在永乐4年的时候,经历过战争,虽然有些战斗力,他是不怎么相信的。
而这样的 军队,想要形成战斗力,最少也要几年的时间,而这,也是要在军队有钱的情况下。
可是,卫所有钱吗?并没有,哪怕是老二那混小子,给那个小家伙弄些钱财,他也不可能快速的将军队发展起来。
5年平倭,若是不能完成,到时候,他就可以安心治这小子的罪,到那个时候,就让他乖乖的在那里,当个小官儿就好!
如果他真的能够解决掉倭寇的问题,那么就证明,他对大明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的。
到那个时候,就算是给个爵位,也不突兀。
也算是对得起老二了。
作为皇帝,他有很多的无奈。
至于说老二,哎,算了,不提也罢!
汉王府!
此刻,朱高煦看着站在那里的这两个 少年。
这孩子,他是越看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