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掰我一块 作品

第37章 跨江追凶

2006年2月28日,午后,青南市北郊万米矿区芦苇塘。北风卷着细碎的雪沫,刮过冰封的塘面。枯黄的芦苇秆在风中发出簌簌声响,大片倒伏的苇丛被积雪覆盖,形成起伏的白色波浪。

十余名民警牵着两条警犬,呈散兵线在芦苇丛中艰难推进。靴子踩碎冰壳,陷进半冻的淤泥里。根据张显明的初步供述,他们在此处寻找失踪面包车司机张晶阳的下落。

“注意脚下!重点查看苇子倒伏异常和积雪凸起的地方!”现场指挥的刑警支队三大队队长喊道。

一条德国牧羊犬突然在一处低洼的苇丛边兴奋起来,前爪不断扒拉积雪,发出急促的吠叫。训导员立刻收紧牵引绳,高举手电示意:“这里有情况!”

几名民警迅速围拢。拨开表层积雪,一截深蓝色的衣物纤维显露出来。继续清理,一具被积雪半掩的男性尸体逐渐暴露出来。尸体呈俯卧位,四肢蜷曲,面部青紫肿胀,已出现腐败迹象。

“发现尸体!技术科,法医!”喊声在空旷的芦苇塘里迅速传开。

陈默和赵建伟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现场。技术民警正在架设照明设备和勘察踏板,避免破坏周边痕迹。法医蹲在尸体旁进行初步尸表检验。

“男性,年龄约四十岁,体貌特征与失踪人口张晶阳吻合。”法医头也不抬地汇报,“衣着完整,外套后心部位有一处破损,边缘焦灼,符合近距离猎枪射击创口特征。初步判断为致命伤。”

陈默戴上手套,小心地绕尸体一周观察。尸体周围的芦苇呈不规则倒伏,西北方向的苇秆尤其明显,上面挂着几缕深蓝色的纤维,与死者所穿棉外套材质一致。

“看这里,”陈默指向西北方向,“芦苇倒伏的方向和这些挂擦留下的纤维,说明尸体是被拖拽到这个位置的。拖拽来源方向指向西北。”

他蹲下身,用镊子轻轻抬起死者一只僵硬的手:“指甲缝里有污垢,还有……少量不属于死者的皮肤组织。很可能是搏斗中抓挠凶手留下的。”

赵建伟立刻下令:“重点提取指甲缝残留物!全面勘查拖拽路径,提取所有可疑痕迹!”

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死者指甲修剪封装,随后沿着芦苇倒伏的方向向后勘查。在拖拽路径的起点附近,冰面上发现了几处模糊的脚印,尺码较大,花纹杂乱。

法医对尸体进行了更详细的检查:“尸斑固定,角膜高度混浊,尸僵开始缓解。结合近期的低温环境,死亡时间估计在七到十天左右,与张晶阳失踪时间、也就是‘2·18’案发前一天基本吻合。”

陈默站起身,目光投向西北方向。那条被积雪覆盖的羊肠小道隐约可见。“那条小路,通向哪里?”

当地派出所民警立刻回答:“穿过这片苇塘和后面的废矿渣堆,能上202国道。往北再开三十公里,就是北江省地界了。”

指挥部很快收到了现场汇报。dnA实验室被要求对指甲缝提取物进行加急比对。

与此同时,对张显明的突击审讯也在同步进行。面对抛尸现场的发现,张显明的心理防线进一步崩溃。

他交代,2月17日下午,他们以每天300元的高价租车拉货为名,将车主张晶阳诱骗至棋盘山附近一处僻静林地。由张显辉持猎枪威逼控制,李彦波实施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