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掰我一块 作品

第32章 外勤排查

2006年2月18日夜,青南市气温骤降至零下20度。案发现场——东顺城街商业银行储蓄所门前依旧被多盏探照灯照得亮如白昼。

鉴证人员身着厚重棉衣,在严寒中俯身作业,镊子和毛刷在冻僵的手指间小心移动,对爆炸中心区进行厘米级筛查。

与此同时,市局指挥中心内,50个走访小组的信息正不断汇集。墙上巨幅地图已被各种颜色的图钉标记覆盖。

杨加林站在地图前,眼底布满血丝,声音沙哑:“周边三公里内,所有夜班司机、摊贩、店铺,一个一个过,不要漏掉任何可能看到可疑车辆或人员的信息。”

凌晨3点17分,一条线索被紧急上报。

负责走访东顺城街早市摊贩的小组回报,一位卖烤红薯的摊主回忆,案发前约半小时,曾见到一辆红色松花江面包车违规停放在储蓄所斜对面的巷口。

车身布满灰尘,但车牌被泥垢遮盖,看不清具体号码。

该车停放约二十分钟后驶离,方向与案发后歹徒逃窜的巷道一致。

这一线索被立即标红。杨加林下令:“以该时间段为中心,扩大排查范围,寻找所有可能拍到该路段的其他监控或目击者。”

天快亮时,技术科传来消息,在爆炸炸点附近碎裂的水泥块中,提取到微量tnt炸药成分,并成功从一截被炸飞的储蓄所门把手上,提取到一枚残缺的指纹。

“炸药是自制的,用的是采矿常用的硝铵炸药改良,加了点料,增加威力。”

“指纹是右手拇指,部分纹线模糊,有磨损,但特征点足够进行比对。”技术科长汇报时,哈出的白气在冰冷的临时指挥部里清晰可见。

杨加林点头,随即下达第二条超常规指令:“印制50万份悬赏通告,覆盖青南及周边所有县市。电台、电视台滚动播放。提供直接线索破案者,奖30万。”

2月19日清晨7点刚过,陈默提着简单的行李袋走进青南市公安局专案指挥部。屋里烟雾缭绕,混合着泡面和熬夜带来的浑浊气息。他与杨加林简短握手,没有寒暄。

“情况都在这里。”杨加林将一沓现场照片和初步报告递给他,“爆炸开场,枪杀,抢走220万,动作干净利落,像老手。”

陈默快速翻阅材料,目光在技术报告那页停留片刻。“指纹照片给我。”

一名技术员立刻将放大后的指纹图片递过来。陈默对着光仔细查看纹线走向和细节特征。

“纹线边缘有明显磨损,特别是拇指桡侧和指尖中心区域。”

“嫌疑人很可能长期从事需要徒手用力的工作,比如搬运、装卸,或者频繁使用特定工具。惯用手是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