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气枪(第2页)
“看这里,”金永发指着那小孔,语气凝重,“这不是锐器伤,创口特征更符合低速投射物造成。边缘有挤压碎裂的痕迹,冲击力不小,但穿透力有限。”
他用探针小心地比划着:“直径大概4.5毫米左右。很像是……气枪铅弹造成的。距离应该不算太远,不然没这个冲击力。这很可能就是致命伤。”
“气枪?”赵建伟眼神猛地一亮,看向陈默。
陈默点头,接口道:“对。如果是制式枪支,弹头、创口形态完全不同。气枪……来源就窄多了。”他的思维飞速运转,“零五年,气枪管理已经收紧,但民间肯定还有留存,要么是早年购买的,要么……就是自己造的。”
“自己能造?”赵建伟追问。
“能。”陈默语气肯定,“结构不复杂,用高压气瓶或者打气筒做动力,钢管做枪管,车个击发装置,有基础机械加工能力就行。用的铅弹也好做,模具浇铸就行,或者直接买现成的运动气枪弹,但那种弹规格统一,更容易查来源。”
“妈的!这就对了!”赵建伟兴奋地一拍大腿,“这山里,有这手艺的,或者能搞到这东西的,范围一下就缩小了!五金店、机加工铺子、以前供销社卖体育用品的老人……甚至山里自己会捣鼓这些东西的!”
他立刻转向刘副队:“老刘,立刻向潘局汇报!重点排查全市,尤其是山区乡镇的所有五金店、机械加工点、修理铺!查购买记录,查有没有人订购过特别规格的无缝钢管、高压气阀、弹簧!”
“查有没有人买过大批量的铅丝或者现成的4.5毫米气枪铅弹!还有,摸排有机械加工背景、特别是懂点车床钳工、又有接触山林条件的人员!”
刘副队也知道这是重大突破,不敢怠慢,立刻小跑着去找分管刑侦的副局长潘劲松。
半小时后,赵建伟和陈默被叫到潘局办公室。潘劲松听着赵建伟条理清晰的汇报,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
“气枪……自己造……”潘局沉吟片刻,猛地一点头,“推论很靠谱!这条线值得下大力气!凶手具备这类技能或获取渠道的可能性极高。就算不是自己造,枪弹来源也必然有迹可循!”
他拿起内部电话:“通知刑侦、治安、各派出所负责人,马上到会议室开会!部署针对五金配件、机加工行业、体育用品流向的专项排查行动!重点是山区和城乡结合部!要快,要细!”
放下电话,他对赵建伟和陈默说:“你们俩,把分析依据和排查方向在会上再详细说一遍。这条线,必须给我死死咬住!”
窗外,兴源市的夜色沉沉,但市公安局大楼里,灯火通明,一场大规模的排查网,正沿着一条冰冷的金属轨迹,悄然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