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还是那些事情
十三号上午,金桂大队食品厂院子里坐满了包粽子的妇女。五千个粽子,二十个临时工,一上午就搞定了。手脚快的赚了三块多,慢的也赚了一块多。领了钱,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十四号一大早,天还没亮,大家就开始煮粽子了。粽子沥干水分后,食品厂又来了些临时工帮忙,把果酱和粽子装进礼盒里。
柳叶和会计大姐在食品厂盯着生产流程。另一边,李胜利、林富生和根叔带着大队的男人去水库捕鱼。这可是金桂大队几十年来最热闹的事,岸边挤满了大人,小孩也在旁边乱跑。
李胜利拿着喇叭喊着让看好孩子,别靠近水边,可孩子们玩得开心,谁听他的?果然,他话音刚落,就听见有人喊“有人落水了”。
李胜利一听就急了,额头上的青筋都冒出来了。有个女人二话不说跳进水里救人,根叔也跟着下去了。落水的是个大人,力气挺大,还特别慌张,费了好大劲才被拉上岸。可孩子已经喝了好多水,水拍出来后,一点气都没有了,嘴唇都发紫了。
孩子他爸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我的儿,你怎么能这样走?没了你,我和你妈可怎么办!”男人抱着孩子哭得像个孩子一样,旁边的人都觉得很心疼。
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就这样没了。有些人不忍心看了,转过头去。这里哭声一片。
那个第一个跳下水的女人哆哆嗦嗦地走到孩子他爸面前说:“我懂点西医,你儿子也许还能救。”大家一下子都安静下来,全都看着她。
有人觉得她在多管闲事,有人可怜她,还有人认为她在添麻烦。毕竟她自己名声不太好,要是救活了还好说,要是没救活,可能会惹上麻烦。
但她认真地对男人说:“我真的学过医,我知道怎么处理溺水。我也有孩子,不会害他。”男人眼睛亮了:“你能救活我儿子吗?”女人老实说:“不能保证,但我会尽力,有很大可能能救回来。”男人先失望了一下,后来像是下定决心:“救!你帮我救我儿子吧,死马当作活马医。”
于是女人开始救人。李胜利插话说:“林大奎,我得提前告诉你,你儿子这种情况,救活了最好,要是……没那个福分,你别怪那个瘸子女人。”林大奎愣了一下点点头,瘸子女人朝李胜利感激地点点头。
她好久没救人了,手法有点生疏。
那个女人虽然走路不太方便,但还是麻利地帮那个男娃清理了气道,接着做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周围的人都傻眼了,从来没见过这样救人的,还得嘴对嘴吹气。
大家心里都在想,这个瘸腿的女人是真的想救人,还是想趁机占年轻小伙子的便宜?
有人想阻止她,觉得她在捣乱。
李胜利以前在部队见过这样的急救办法,所以他站出来维持秩序,还告诉大家这个方法确实能救命。
时间一点点过去,那小伙子还是没有一点反应,大家都开始叹气。
“唉,这孩子看来是没救了。”
小伙子的父亲哭得说不出话,也觉得没什么希望了,“算了算了,让孩子安静地走吧,别再折腾他了。”
可是那个瘸腿的女人不肯放弃,累得满头大汗,胳膊都酸了,还在努力救人:“再等等,还能救回来!”
她的话刚说完,地上那个小伙子突然咳嗽了一声。
大家惊讶地喊起来:“活了,真的救活了!”
小伙子的父亲赶紧冲过去想把他抱起来。
瘸腿的女人急忙拦住:“先让他躺着,等呼吸顺畅了再动。”
经过这件事后,那些小孩子也不敢再到水库边乱跑了,都被李胜利派的人送回家去了。
李胜利让瘸腿的女人回去,但她不愿意。
她今天来报名捕鱼,就是为了那十个工分。
工分没拿到,她是不会走的。
虽然她老公李瘸子在余紫嫣的蚕室干活,每天能挣八个工分,家里衣食无忧,但她还有两个女儿,想让她们上学,就得攒更多的钱。
李胜利知道她很倔强,也了解她家的情况,就没有再说什么。
不过给她安排了一个稍微轻松点的工作。
瘸腿的女人感激地对他笑了笑,心里想着李队长真是个好人。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他们才把鱼准备妥当。
早上七点,李胜利借用的公社拖拉机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金桂大队。
一箱箱礼品盒、一桶桶鱼被装上拖拉机,又浩浩荡荡地开往县城。
那一车车堆得高高的东西,格外引人注目。
李胜利派人跟着车,腰间别着闪亮的镰刀,谁要是敢打他们货物的主意,一刀下去,保准让你流肠子。
李胜利这边交货顺利,缫丝厂的采购员看到盆里活蹦乱跳的草鱼,非常满意。
李胜利拿着两沓尾款,高兴得几乎看不到自己的眼睛。
余紫嫣果然是个“小财神爷”,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给大队赚了不少钱!
而这位“小财神爷”余紫嫣,此刻正在首都某条胡同里敲一家人的门。
不久后,门从里面打开了一条缝,露出半张女人的脸:“您找谁呀?”
开门的是个女人,看起来二十多岁,鹅蛋脸型,一双吊梢眉和厚厚的嘴唇十分显眼。
余紫嫣拎了拎沉甸甸的挎包:“请问这儿是杜之秋的家吗?”
那个女人立刻眯着眼睛打量余紫嫣:“你找杜之秋?你们什么关系?她去乡下好几年了,现在不在家。”
余紫嫣笑嘻嘻地说:“我跟她是一个地方的老乡。这次到首都办事,她说让我顺便看看家里人。您是不是杜之秋的大嫂?”
她指了指屋里,问:“大嫂,我可以进去坐会儿吗?”
“进来吧。”杜大嫂招呼余紫嫣进去,目光早就落在她那沉甸甸的挎包上。
这丫头总算是没忘给家里带东西。
还算她有点良心。 杜之秋去乡下这么久,只会写信,一分钱都没往家里寄,真是个忘恩负义的。
隔壁巷子的那个小伙子,去乡下后每年都会寄钱回家,少则十几块,多则二十块。
就她不懂事!
杜家一共三间房,一进门是正屋,两边各一间。
正屋里,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抱着个小孩,地上还有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孩在爬着玩。
余紫嫣一进来,那个男人就抬头问:“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