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青 作品

第一百三十五章 暗流(第2页)

杨柳的心一跳,她快步上前,一把接过了那个信封。

信封是普通的土黄色牛皮纸,右下角印着南方某地邮局的模糊戳记。上面没有署名,只有一行熟悉的字迹,那是赵声砚的手笔,收件人写着“杨小姐”。

她几乎是跑着冲进书房,反手紧紧关上门,背靠着冰凉的门板,胸口剧烈起伏。

杨柳颤抖着手,小心翼翼地沿着封口撕开信封。

信纸是粗糙的军用笺,带着南方特有的潮湿感,赵声砚的字迹依旧刚劲有力,只是笔画间似乎比往日多了些沉郁和风尘仆仆的痕迹。

“杨柳:

我们已安全抵达,此地湿热多雨,蚊虫肆虐,饮食亦多辛辣,开始时颇难适应,肠胃时有不适。念及你畏寒,此地冬天不向北方那么寒冷,秋天树木依旧郁郁葱葱,风景亦不错,或许你会喜欢。”

开篇絮絮叨叨的琐碎生活,让杨柳眼前有些模糊。

然而,信中的温情暖意只持续了短短几行,笔锋很快沉了下去:

“南方情势,远比北平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虽然名为同僚,实则如虎狼。我和父亲刚到此地,暂时同他一位老友联合,不过立足未稳,为震慑宵小,行事不免……雷厉风行。”

“雷厉风行”四个字,赵声砚写得格外重,杨柳的心猛地一沉。她几乎能透过这委婉的措辞,嗅到那股浓重的血腥味。

在赵家几年,赵玉山的手段,她太熟悉了,那必然是铁腕的镇压,是毫不留情的清洗,是枪口下被强行压服的异己。为了在这军阀倾轧的泥潭里站稳脚跟,赵家这艘大船,必然会用鲜血染红它航行的水域。一股冰冷的失望,瞬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温情,各地战乱,受苦的只会是手无寸铁的普通人。

她继续往下读,赵声砚在信中又简要说了南方的势力,还不忘担心她的安危,这份牵挂让她感动。

信的末尾,笔触再次变得柔和而绵长:

“院中的柳树可好?我初到南方,见垂柳依依,竟觉格外亲切,恍如看见你立于柳树下。此刻夜深人静,我听着檐下雨声淅沥,烦人的紧,恨不能顷刻回到你身边。

盼你平安,盼你珍重,更盼你能早日回到我身边。

声砚”

杨柳的眼泪滚落下来,砸在粗糙的信纸上,她仿佛看见赵声砚独自坐在陌生的南方小楼里,窗外是缠绵的夜雨,昏黄的孤灯映着他疲惫而沉默的侧影。

他的思念如此直白而滚烫,穿越千山万水,灼痛了她的心。

那院中的柳树,成了他们思念的寄托。

她将信纸紧紧按在心口,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写信人的温度。许久,她才走到书桌前坐下,铺开雪白的信笺。

杨柳提起笔,笔尖悬在纸上,千言万语堵在喉头,最终落下的,却是最寻常不过的问候:

“声砚:

信已收到,勿念。

北平已是深秋,院中的柳叶半黄,我这里一切安好,目前在仁济医院实习,病人虽然多,但尚能应付。我近日厨艺又有进步,等到了南方,你一定要亲自尝尝。另外北方虽然冷,但我新买了一条厚绒围巾,不用担心。

南方湿热,你与母亲要保重,饮食务必重视,切莫因忙着公务而忽视了身体。

诸事艰难,万望珍重。

杨柳”

她的信中自己生活平静,然而,那些街头的盘查、医院的伤患、地下工作的危险、对赵家血腥手段的失望,却被她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藏匿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家常絮语之下。

这些琐碎的日常细节编织起一张温暖的、隔绝风雨的网,填补着二人间无法言说的沟壑。

最终,杨柳停下笔,怔怔地看着那些字迹。

她还是没有写下那句——“勿伤平民,勿违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