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她想起来了,这些人啊,都受过景烈的恩惠。 领头的那个老头,牙都快掉没了,颤颤巍巍地先给苏临磕了三个响头。
又转向景烈,咚咚咚又是三个,那叫一个虔诚:
“恩人呐,要不是您,我这把老骨头早埋土里了!哪能活到今天!”
景烈眼眶子都红了,赶忙把老头扶起来,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苏临深吸一口气,提高了嗓门:
“乡亲们,都起来吧!景烈是真英雄,做了真义举,老天爷都看在眼里,不会亏待他的!”
她这话说得敞亮,总算有了点太子的威严。
老百姓们抹着眼泪,正要起身,余光瞥见孔正清从大理寺里出来,又齐刷刷跪下去,跟拜菩萨似的:
“青天大老爷!”
孔正清吓了一跳,差点没蹦起来,忙不迭地去扶人:
“使不得使不得!快起来!这案子能翻,全靠太子殿下明察秋毫,我可不敢居功!”
他一边说,一边拿眼角偷瞄苏临。
这事儿办得漂亮,太子殿下可得记着他的人情。
孔正清身后,厉云辰也出来了。
他远远地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里头五味杂陈。
想当初,他刚当官那会儿,也雷厉风行,给老百姓办过不少实事。
那时候,老百姓也这么敬他、爱他。
可惜啊,那些日子,都他娘的一去不复返了。
厉云辰垂着头,一身粗布衣裳,跟这热闹劲儿格格不入,像是被世界遗忘了一样。
他不敢抬头,怕看见那些期盼又失望的眼神。
正想跟着衙役悄没声儿地溜走,身后却传来苏临的声音:
“厉云辰。”
他一个激灵,像是被电着了似的。
“你以前,也算个好官。”
苏临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进他耳朵里:
“往后到了云南,好好干,别让百姓失望。”
厉云辰只觉得手上的镣铐更沉了,像是要把他整个人都拖进地底下。
他嗓子发干,眼眶子发酸,心里头堵得慌。
一回头,苏临正看着他,那些百姓也看着他。
他看见了几个熟悉的面孔,都是以前他帮过的。
他们也特地前来为他送行了。
那些眼神,有惋惜,有失望,也有期盼。
厉云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朝着苏临,朝着景烈,朝着那些百姓,深深地鞠了一躬。
再抬起头时,眼泪已经下来了。
他这才知道,这事儿是苏临找了陆清寒,太傅大人亲自出面求情,太子殿下又做了保,他才能去云南当个小县令。
他干了那么多混账事,把景烈害得这么惨,可景烈呢,居然原谅了他。
他这条命,本来就是捡来的,死了也不冤。
可这些人,为何大家仍乐意出手相助?
厉云辰死死地咬着牙,心里头憋着一股劲儿。
往后要是再干不好,他真就猪狗不如,死了都没脸见人!
孔正清看着厉云辰远去的背影,长叹了一口气,却没有多说什么。
苏临开口了,打破了沉默。
她指了指厉云辰的背影说:“张大人不必为他惋惜。与其在京城磋磨,不如去云南闯一闯。若是能造福一方,也算是弥补当年的过失了。”
她看着厉云辰的背影。
阳光下,他头顶似乎有一层淡淡的金光,一闪而逝。 云南那地方,山高水远,好多地方都荒着,正需要人去折腾。
厉云辰这一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